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博文

我是怎样开博客的

已有 8740 次阅读 2009-2-11 16:24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网络、博客, 网络、博客

我是怎样开博客的

 

武际可

 

对于上网,起先没有好印象。那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以前,我到香港科技大学访问,系里给我开了一个电子邮箱。那是我初次上网,好不容易学会了如何收、写、发电子邮件。不过每次打开信箱,总有一大堆广告。什么旅游、卖袜子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后来有人问起我,你上网吗,我总是回答,不上,尽是垃圾。

2002年,我退休了。俗话说,人一走茶就凉。退休后,课不上了,以便年轻人有活干。社会上的学会工作也不再继续了。这就摆好一个架势,你只能每天爬爬香山、逛逛颐和园,要么养只狗或猫的宠物什么的,没事找事。还美其名说是颐养天年。

经过半个世纪教学和研究的我,要一下突然不动脑子,实在是不习惯。总还是想写点或说点什么。不过要写文章,往杂志上发表,如今兴要版面费。一篇文章的版面费确实不菲。就拿《中国科学》这样的顶尖杂志来说,一篇文章的版面费,少说也需要两千来块。退休前发表文章,大多是靠申请的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版面费的,连我的研究生发表论文,也是由基金支付的。退休后,申请基金的权利也自然不存在了。所以如果要想往杂志上发表文章只好自己掏退休金来支付版面费。为了这个问题,我曾经给有关管理基金的人提过建议:退休的教员或研究人员,实际上是国家的一笔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他们想继续研究而且又有成果需要发表,基金委是否可以给他们付版面费。结果石沉大海。

恰好,我那时写了一些非业务的文章,让我的学生看到了。他们问我可以不可以帮我发到网上去,我说,当然可以。不久,他们告诉我说,我的文章点击的人很多,一直被排在那个网站的首位。又过了些时,一些同行告诉我,说我发在网上的那篇文章被一个学校印发给教员参考了,而且又被一本书收录了。云云。这件事,开始扭转了我对上网的不好印象。

后来,我自己也便偶尔上网浏览一些文章,特别当时和北大有关的两个网站:一塌糊涂和燕南两个网站是浏览得比较多的网站。这两个网站的不少文章给我启发,我也就写一些文章。不过,别见笑。我还不会往网上发文章,也不会参加讨论。只是作为游客浏览浏览而已。我写的一些文章也只是自己消遣,或通过伊妹儿发给好友看看而已。遗憾的是,我常常浏览的这两个网站不久就被封掉了。后来又有朋友介绍说你可以浏览“天益”网站。在浏览了一段天益之后,我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还是由好朋友介绍,20077月,天益网站的编辑郭琼虎帮我在天益上开了一个专栏。从此我就隔三差五地给这个专栏写文章。

一年之后,我逐渐觉得,天益虽好,但游客大多是对社会问题有兴趣的人,而我本人由于职业的习惯还是倾向于自然科学有关的问题,于是便在20083月,在科学网上开了一个博客。迄今也已经接近一年了。发表的博文也有六十多篇。

通过这一段,我体会网络的确是个好东西:

第一、             它不势利,不像上杂志要钱。在这里有钱没钱一律平等。像我这号退休而又不甘寂寞的人,交不起版面费又想要发表意见,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第二、             它不受制于人,自由。在杂志上投稿,还要这审那审。不合那个杂志的味道还动不动退稿。而这里则比较自由。也不像杂志从投稿到印出来,一般要等一两年。实在是没劲。

其实,真正的科学精神恰好是符合以上自由和不势利两条的。受制于人为了某种利益来交差,是做不出真正科学的。我觉得网络的出现,可能使整个的科学队伍发生了分离。一种是依靠官办资助的单位搞研究的,也可以称作“官科”;另一种是不靠官办机构支持的研究,这就是“民科”。在我国现在,当然还是以官科为主。民科在一些人的眼里,名声不好,似乎,民科都在搞伪科学。其实,像我们这号退休了又还想在科学事业上说三道四的人,又受不到官方的支持,也自然归属于民科了。

事实上,在19世纪之前世界上的科学,都是属于民科的。20世纪之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政府发现科学对赢得战争很有好处,从那以后,各国政府才大量投资于科学事业,才出现大规模的官科(官科的起始可以追溯到1666年法国科学院成立,那时开始给院士发薪水)。中国的科学从1928年南京中央研究院成立,就一直是官科,民科的势力很小。

网络的出现,是否预示着科学又向民科的回复。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部分有分量的科学成果都还是官科的成果。不过,事情也不能说死,解决世界数学难题庞卡莱猜想关键的Grigory Perelman的论文就是2002年在网络上发表的,而不是发表在什么出名的杂志上。

网络出现毕竟才有十来年的历史,一个使我不满意的地方,是没有一个网站可以直接把含图画和公式的word文本拷上去。所以要往网上送一篇有公式的文章,很麻烦。不过最近我终于被我的学生宾彬教会了怎样把word文本直接拷到网上。他给我做成了一个“傻瓜”型的目录,只要点击两次就可以把含有公式和图像的文章送到网上去了。最近发上去的三篇文章就是用他的工具实现的,能做到这一点我很高兴,以后就可以同更兴趣接近的同行讨论问题了,方便多了。所以我十分感谢宾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72-214413.html

上一篇:楷书的横笔是平的吗?
下一篇:经典力学发展的两条路径
收藏 IP: .*| 热度|

16 陈蕴真 武夷山 张志东 鲍得海 刘玉平 刘小君 郭向云 曹聪 邹斌 刘立 唐小卿 黄富强 孟庆勋 刘晓东 杨正瓴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