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太保
老子论三个层面的知识分子
2021-9-25 10:48
阅读:2153

《道德经》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等士人听闻道的知识和学说,便立即勤勉地研习并毫不犹豫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中等士人听闻道的知识和学说,他们半信半疑,既不能轻信,也不敢轻易的否定。而下等士人听闻道的知识和学说,便大笑而讥讽它。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有道的存在。不能令一些人发笑的,就不是真正的道。这是因为,道之为物,又虚又实。道是虚,所以意味着有不足信之处。既然有不足信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不信任的发生,这就是“信不足,故有不信焉。”


所以古人说:真正能明晰大道之理的却又似糊涂;学道有成的却又像是退步;太平的大道又似危机四伏;最高尚的道德却又像川谷一样幽深;最大的公道又像是蒙受着委屈;最加圆满的德性好像总有缺憾;立言立德成就功业,就像是去行窃一般“偷偷摸摸”地进行;质地纯粹而真实的事物却又像掺杂做假;最标准的方却又寻不着棱角;最完满最成熟的事物往往成就的最晚;最动人的旋律往往没有几个音符;最大的物象往往又无形无状。所以,道虽无名无形,但却能支持和成就万物之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魏太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48-130563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