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平和率真的心 - 高锟自传《潮平岸阔》读后 精选

已有 12369 次阅读 2010-5-21 18:15 |个人分类:问题讨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高锟

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奖后,香港的朋友送给我《潮平岸阔》这本高锟的自传。当时刚看了个头就住院了,后来倒有时间细细地研读了一遍。
 
刚读完的第一印象是,高锟的经历太顺了!每次的人生关头,他总能抓住机会,选对路,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他那几乎完美的人生让自认坎坷的我不免有些嫉妒。
 
高锟出生于上海一个中上阶层家庭,从小在一个和谐、宽容的家庭里成长,恣意发展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抗战期间,上海生存条件变得恶劣,父亲及时举家迁往香港。他在香港优异完成中学学业后,只身赴英留学,在那里读完大学,找到了自己相伴一生的另一半,并且走进了使他声名鹊起的光纤研究领域。后来又在美国、香港等地荣膺科技主管、大学校长等职、成绩斐然。他一生获奖无数,并在他的晚年荣获了本来只颁发给理论领域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奖。
 
然而掩卷而思,真是这么回事吗?真是因为上帝的格外眷顾才使高锟成功?这世界上家庭条件优渥,本人资质上乘的人多了去,而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成就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这本书是高锟的自己说的故事,是高锟自己看他的一生。从这个角度,重新回味这本书,我终于触摸到了书内在的一种东西,这就是高锟那一颗平和率真的心。
 
高锟经历过建家的艰难,在他初建家庭的时候,他远离父母独立;妻子与娘家交恶逃出结婚;孩子哇哇坠地;生活也是很拮据的。他在书中只笑嘻嘻地通过他表妹的口说,他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家子弟后来居然也可以烧出一手好菜,还能洗熨衣服、照看小孩。他爱家的情感流淌于全书。
 
高锟也经历过科研的困境,然而在他的书中却闲庭信步,只说他解决了哪些问题,好像课后幸运地作了两道习题一样自然平常,一点也看不出解决这些问题有多难,一点也不暗示自己有多能耐。要知道当时光纤技术正处在变革的重要关头,高锟固然占据了历史关头的卡口,可世界上各大通信集团都在投大钱、聚能人来开发研究,攻克技术难关。高锟能攻城掠地,举旗夺冠绝不会是轻而易举或者浪得虚名的。
 
高锟的时代,在他生活的欧美种族歧视是很严重的。在他的书中隐隐地可以感到这样的困扰。但他却并不很当回事。他告诉他的孩子,别人如果因为你们的扁平脸对你们不敬,那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的无知。高锟踏阅多国,博采众长。而当他以自己的实力成功后,驻足过的各国都来认领他的归属时,他只淡淡地说一句:“我本是个地球人。”尽管,在书中他流露出对他生活工作过多年的香港的一往情深。
 
高锟获得的奖项、奖金、奖品数不清,在他的书中可感到他对获奖的喜悦却感不到任何炫耀,甚至好像对这些奖项颇感意外。这就不难理解当他妻子告诉他获得诺奖时他的反应:“That's great!” 在书中,关于奖项他花费较多笔墨的是描述他和一些基金会负责人通过获奖而建立起来的友谊,后来他也自然成了这些基金会的成员。有时他获奖后甚至懒得去领奖,有次领奖居然是因为邻居想看他的水晶奖品,逼着他去领的,领来也是年把的事了。高锟的平和率真才使他不为名声所累。
 
高锟对自己“光纤之父”的桂冠也很不以为然,以一个科学家的实事求是说今天光纤技术固然对通讯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虚假信息也大行其道。事实上,当时高锟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已经引领了今天的信息革命。光纤技术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他在书中温暖地回忆当年为了圣诞节为了贺节给家里打电话,贵不说,还只能打三分钟,而且还要提前订约,刚刚一问候时间就没了。书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当时一个中国农民给他的信:“我整天都要在田里工作,不是除草就是犁田。我家就在田的远远的另一边,肚子饿时要老婆把饭送过来,大叫她也听不到,路太长了我又累得跑不动,你发明的那些信玩意儿到底哪里可以买得到?”。作者竟然用这种方式来诠释他的成就,并调侃地说这位农民要等二十年才能买到一具流动电话。在流动电话几乎人手一部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感叹高锟是怎样地影响了我们生活,这种伟大寓于我们的平凡起居中。 
 
高锟淡薄名利,率性真诚。小时候就爱捣鼓各种试验,不在乎为什么目的。在标准电气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新的挑战不多了,就去应征别的工作。居然因为喜欢一栋房子,就在附近找了份讲师的工作,并付了订金。这让爱才的标准电气的上司大为不安,不仅立即交给他负责一个难以拒绝的大项目,而且还为他的订金毁约买单。在他后来几次人生的重要关头如任职ITT的科技行政总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都是别人找上门来的。而他自己只是认真工作,并不摆谱。有一次晚会吃饭后他聊天正起劲,忽然感到奇怪,怎么大家都不跳舞?边上人告诉他人家都在等您呢!他还对别人专车接机沾沾自喜,说有点受宠若惊。真是太可爱了!
 
可能大家都知道的一件往事是高锟在香港中文大学与学生的冲突。高锟在书中只是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只说“我坚持自己的意念”,“学生与我针锋相对”。然而我分明可以感到当时的紧张气氛,但高锟那种大气镇定、胸怀宽广和坚持理念的科学家形象跃然纸上。其人格魅力光彩眩目。
 
高锟的晚年遭受老年病,智力下降,因我父亲有同样遭遇而感同身受。据说高锟得诺奖后,香港社会对老年痴呆症的关注超过了对光纤的关注。但从他获诺奖的电视短片中看出他是笑得那么天真可爱,象个老顽童。但愿他仍然以他那颗平和率真的心走过他的平静的晚年。
 
回到开始的问题,高锟一生固然有许多运气,但他那心无旁骛,致力科研,平和淡定,率真执着才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我想,如果真有上帝眷顾,一定会先眷顾这样的人。在我们科学界充斥着短视浮燥,急功近利,虚假不端的的今天,高锟的书无疑吹来一阵清新凉爽的风。他那颗乐观、率真和平和的心感动着我,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作者介绍]
高锟,教授,出生于上海,1949年来港,就读圣约瑟书院,随后负笈英国,先后于1957年和1965年获伦敦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及博士学位。1957年加入ITT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报有限公司,任工程师,开始研究光纤通讯。
1970至1974年期间,高教授参与创立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学系,并任学系教授及讲座教授。其后赴美国,任职ITT光电产品部,并因其卓越的研究及管理才能,于1982年出任该公司首位科学行政总裁。与此同时,他也担任耶鲁大学兼职教授及研究员。
1987至1996年,高教授返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退休后,担任香港高科桥集团有限公司(Tran Stech Se rVi Ces G roup Ltd)主席兼行政总裁。
高教授在光纤研究上的突破,为现代通讯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获尊称为“光纤之父”。数十年间,高教授获奖无数,包括瑞典爱立信奖(1979)、美国马科尼奖 (1985)、日本奖(1 996),以及美国工程学界杰出成就最高荣誉的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等。
更令香港人和全球华人骄傲的是,高教授于2009年10 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读书荐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46-327153.html

上一篇:花语呢喃(1)— 春曲
下一篇:拒绝点击软件
收藏 IP: .*| 热度|

19 武夷山 孟津 鲍得海 陈绥阳 吴电明 杨秀海 周春雷 陈国文 梁先庭 严晓文 迟菲 杨芳 苗元华 张天翼 王力 陈湘明 齐霁 王放之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