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期刊编辑有兴趣的论文与读者有兴趣的论文 精选

已有 10805 次阅读 2020-6-3 09: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期刊编辑的审稿设计很关心的是论文读者是否有兴趣读在审论文。而审稿者(2~3人)就被看成是读者的代表,如果他们不感兴趣的话,则拒稿的概率是很大的。

       普遍性的,学科基础性的原创研究论文,由于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般的也非常难读,叠加上审稿者在个人学术观下不感兴趣,拒稿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是,期刊成为名刊的要素之一就是发表了学科内代表性的、学科基础性的原创研究论文。因此,研究期刊成名路径的学者就可以推断:期刊要成名就要有高水平的审稿队伍。

       就名刊而言,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当前学术界对于在审论文是否感兴趣决定了期刊的最终发表与否。

       实际上,这个特点被视为作者选择投稿期刊的潜规则

       因此,必然的,期刊论文的选择性对于作者是有强烈的研究方向引导作用的。在以论文作为评价依据的背景下,跟随性研究也就成为发表论文的主流。

       这很快的就形成一个串联系统,最有名的期刊论文研究方向引导出大量的较有名期刊的论文,而后是一大堆不出名期刊上的论文。

       因此,为了能在名刊上发表论文,选择最有名期刊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这就是以论文发表为导向的科研论文选题的潜规则

       在科研人员数量巨大的时代,这两个规则都满足的论文数量也巨大,导致拒稿率很大。

       那么,此类论文到何处发表呢?这就催生了新的期刊,或是原有期刊的扩张。

       虽然期刊满足了作者发表论文的需求,但是由于研究方向的单调化(或者是千篇一律化),读者的兴趣确急剧下降。这就直接的表现为论文引用量(或影响因子)的下降。

       因此,期刊编辑和审稿者就必须判断:在审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大不大。

       显然的,读者没有兴趣的论文几乎不会得到引用。由此,一般期刊的选择原则就是:审稿者几乎都同意发表。

       这就要求论文的作者正确的判断学界在方方面面上的“期望”。尽可能的去满足学界对于论文的“期望”就是论文写作的潜规则

       以上所论的潜规则的出现是期刊编辑的兴趣与读者兴趣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客观性的。谈不上合理不合理。

       部分期刊研究者的建议是:建立原创性论文的开放存储。很自然的,演化为论文的自由存储网站的出现。再进一步的演化为,个人学术网站(或自媒体)。由于原创性论文演化为一个实际的学科推动因素有较长时间的滞后,因此这个趋势的最终效果还没有出现。

       以上的客观现状就给科技管理机构出了一个难题:论文代表的研究方向是学界的兴趣,而管理机构要代表的是社会需求方的兴趣。

       两者的脱节难免是常常出现的。

       这次的病毒传播和爆发就在美国就导致了极端的对于:老特指责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不给力,研究机构指责对于有关研究的资助要么很早就停止了,要么是投资不足。

       然而,学界心中有数的是:即便是给了相应的资助,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也未必给力。

       我国提倡很长时间的产学研相结合是正确的。但是,论文导向的结果是三者的相对脱节。

       因此,我预计,期刊研究者会建议期刊编辑:把论文研究方向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审稿的设计原则。

 



论文写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9-1236211.html

上一篇:科学理论创新的逻辑困惑与现实性孤立
下一篇:有效的学术交流区别于学术信息交流
收藏 IP: 123.54.71.*| 热度|

10 吕洪波 杨金波 武夷山 王安良 徐耀 黄永义 廖建岗 梁洪泽 晏成和 彭振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