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
科研的本质就是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018-8-13 11:06
阅读:5463

       吕建华先生的博文,《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重印前言,http://www.dqkxqk.ac.cn/dqkx/dqkx/ch/html/20160108.htm,中的概括了好的理论专著的基本特征:1)数学的简约和物理图像的清晰之间的统一;2)从局部特殊现象中寻找普遍性规律的高超能力;3)从复杂多面性背后寻求内在统一性的理论穿透力,以及对于内在统一性的探索。

    这个描述也适用于评价学科性科研的一般属性(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研)。

    就出版的专著和论文看,目前的很多研究是:不断的在简单理论概念上,直接的借助于引入“直觉性概念”(新想法、新概念)作为补充,研究特殊现象,并试图经由对于大量特殊现象的研究建立“普遍规律”。也就是没有满足上面的特征1)何特征3)。而是“妄图”实现特征2)。

    就全局看,本文称这类研究是:从局部特殊现象中寻找普遍性规律,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这类研究有何哲学错误呢?

       首先,这类研究中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前提条件是:1数学的简约和物理图像的清晰之间的统一。

这里,数学的简约指的是所使用的数学表述(形式系统)能精确的表征研究对象的基本运动(物理图像),而物理图像的清晰强调的是它本身就能包容大量特殊现象。

然而,在以研究生为研究主力的现实中,“数学的简约”被简单化为“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学”(普通微积分)。“物理图像的清晰”被简单化为“简单的举例说明”。在这样的模式下,本科教科书实质上就成为研究生的研究起点。在此起点下展开对于特殊现象的研究。由此推论,研究水平是上不去的。

其次,要对于大量特殊现象的研究建立“普遍规律”,最根本的是:3)从复杂多面性背后寻求内在统一性的理论穿透力,以及对于内在统一性的探索。这显然是以抽象理论研究形式来完成的。而我国科研在这块是弱项。

这类研究专著以现代数学抽象表达,基本上是目前研究生阅读理解不了的。

总结以上论述,“起点的不可靠+不追求终点”就是目前大多数研究的哲学错误。这类哲学错误以非常显著的方式体现在我国出版的学术专著中。

那么科研的本质应该为何呢?把对于起点的研究和对于终点的研究也作为研究的必要内容的话,则,就全局看:科研的本质就是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就全局的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言,区别于单纯的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对于起点的推敲,对于最终目标的理论展望,也是同等重要的研究内涵。

就一般情况而言:对于起点的推敲,也就是【1)数学的简约和物理图像的清晰之间的统一】是把握在教师群体手中的。

对于【3)从复杂多面性背后寻求内在统一性的理论穿透力,以及对于内在统一性的探索】,是理论研究群体的事。

因此,就哲学上的正确性而言,现实中海量的科研【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并不能实现特征【3)从复杂多面性背后寻求内在统一性的理论穿透力,以及对于内在统一性的探索】。

这样,我们就看到现实: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在持续很长时间后,既没有实现特征1),也没有形成特征3)。

就哲学上看,“从量变到质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是有条件的。所有的哲学理论都强调:单纯的量变,或是单纯的数量累积,并不会“自动”的引起“质变”。

因此,科研的本质就是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目前的错误就在于:追求单纯的数量累积,无视起点,也无学术理论目标,把科研等同于从局部特殊现象中寻找普遍性规律。

结论是:以研究生为主力的科研格局(数量的追求)不会自动的产生“创新成果”,以特征1)和特征3)为基本优势的“中老年”科研群体为主力的研究是必须强化的“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基础条件”。

这是一个战略格局问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肖建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9-112893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