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2023年国际航空航天科普视频大赛评审工作心得

已有 850 次阅读 2023-8-9 09:0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同济大学 沈海军

最近,有幸收到邀请,参加了2023年度国际航空航天科普视频大赛的评审工作。该国际赛事由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赛区(中文作品)的赛事今年是第三届;3届赛事的评审工作本人都全程参与。今年,进入初评的中文科普视频作品为36项,均由个人或团队创作,直接创作者为90余人。对比往届,今年的参赛作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质量上出现了明显提升,在这里小结一下,写点心得。

首先,从作品创作主体来看,今年进入初审的36项中文作品中,属于团队创作的作品达到了24个,占到了三分之二,个人创作的作品数量仅为12个;较往届作品中团队作品和个人作品大致对半开的情形,今年赛事中,团队作品的数量增长明显,这说明作者们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二,从作者身份来看,初审的36个作品中,在校中小学生的作品高达27项,占比达到了四分之三;在校大学生和校外社会人士的作品数量仅为2项和7项。这说明,赛事受到了更多中小学生的青睐,这跟航空航天领域在中小学生中的关注度,以及赛事的性质、宣传面直接相关。

第三,从年龄结构来看,初审的36个作品中,最小创作者11岁,最大创作者31岁;其中,创作者年龄在11-18岁的作品有28项,19-24岁的有三项,25-31岁的有5项。也就是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作者年龄在18岁以下。和往届赛事相比较,创作者有低龄化的趋势。

第四,从作品内容上来看,属于航天领域范畴的作品为23项;属于航空领域的为13项。航天领域作品数量占到了约三分之二,这跟中国近几十年以来,航天领域成果热度及成就高于航空领域直接相关。在航天领域的23项作品中,中国空间站、飞船、太空望远镜,以及火箭发射相关的原理等是关注的重点;而航空领域的作品中,国产大飞机与航空发动机备受追捧,成为焦点;此外,还包括有一些航空燃聊、飞行原理与航空史知识相关的作品。总体来看,这些作品有的与时俱进,反映时事;有的强调传承,介绍历史;有的聚焦原理,关注飞行安全……覆盖面广泛。

第五,从作品表现形式来看,传统的“ppt+个人宣读”模式已成为历史。创者们不仅会充分借用、剪辑网络上的各种新闻、科教视频片段,还发挥个人能动性,利用各种电脑软件原创视频画面,将这些原创的以及他人的视频进行混编,使得科学知识的呈现形式表现出了多样性。此外,近些年自媒体上的诙谐表情包,网络流行语也频频出现,使得作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也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56-1398347.html

上一篇:欢迎上师大附中孩子们来实验室参加航空科普工坊
下一篇:我们举办的“同济·四平航空科普公益亲子活动”
收藏 IP: 111.187.2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