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为《科学画报》作的国产大飞机科普微课程-AG600

已有 2422 次阅读 2019-4-17 18:3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鲲龙”展翼,拥抱碧海蓝天

原创: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今天

开讲啦!

让孩子爱上科学……



“会游又会飞的飞机,到底有多牛?”

“你说的是我国国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吧!”

“为什么要研制AG600?它的优势在哪里?”

“AG600比直升机更适合海上搜救吗?”

[大飞机专题·第3课]

(开讲啦系列·第13课)

课程音频

本期作者:沈海军

上海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期课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画报》出品

 

课程图文

2017年12月,我国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顺利完成了陆上首飞;2018年10月,AG600成功完成了水上首飞。


陆上、水上首飞后,AG600将正式从试制阶段全面转入试飞阶段,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成为继运-20、C919之后中国大飞机家族的另一名重量级选手。

水陆两栖飞机


image.png


水陆两栖飞机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辽阔的江、河、湖、海等水域使用。不仅安全性好,而且地面辅助设施经济,特别适合多岛海域。水陆两栖飞机可以停在水面,因此无须在岛上建设昂贵的机场跑道。


从军事上讲,它可以承担水上救援、巡逻、特种运送等任务,优势巨大。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如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都在竞相发展此类飞机。

AG600特点

image.png


AG600属于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可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等迫切需要。


该机翼展38.8米,全长37米,上半身看起来是飞机,但下半身更像船,安装有4台国产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低空巡航速度460千米每小时,最大起飞质量53.5吨,最大航程超过5000千米,具有机动性好、搜索范围广、搜索效率高、安全性高、装载量大、续航时间长等优点。


AG600既能在陆地上起降,也能在水面上起降,因此可在火场与水源之间多次往返进行投水灭火,在森林灭火、特种灭火方面的效率非常高。


AG600身形巨大,20秒内就可一次性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000多平方米;飞机机动灵活,可多次取水,对火点进行持续打击。

海上搜救

image.png


当今世界,海上搜救力量主要依托搜救直升机。但直升机飞行速度慢,通常不到300千米每小时,很难实现快速营救,且搜索范围受限。


而AG600水陆两栖飞机飞行速度达到400~600千米每小时,且可降落在被搜救目标附近,直接营救,这是直升机所不具备的性能


AG600海上救援能力强,可快速响应、快速到达,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救援行动,起降抗浪能力超过2米,可一次救助50名海上遇险人员。


虽然定位为民用,但是随着中国在南海建礁工程的推进,中国南海上更多海上驻点需要远程补给、救援服务,这也可以让AG600发挥更大的用途。


AG600研制难度大,技术复杂程度高,对我国空中应急体系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AG600的设计制造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往期课程·点开收听:

大飞机专题第1课 人类是怎么实现飞行的

                   第2课 大型运输机——运-20

微生物专题第1课  漫游微生物世界

               第2课 → 无嘴“吃”四方的微生物

               第3课 → 潜伏在食物中的微生物

               第4课 → 让致病细菌无处藏身

               第5课 人体正常菌群,我们的健康卫士

深海奇遇专题第1课 你不知道的深海世界

                  第2课 深海生物的“十八般武艺”

                  第3课 坐上潜水器,去深海看看

                  第4课 11000米,我来了

               第5课 深海是个大宝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56-1173917.html

上一篇:原创博文在不知情下被诸多公众号转载....
下一篇:微小飞行器实验室迎接百名少科院孩子
收藏 IP: 111.187.49.*|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