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uBa

博文

快速发展的科研生产力与教条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精选

已有 10911 次阅读 2015-12-19 20: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海恩法则:一次重大事故,背后有29次小事故,300次事故征候,和1000次的事故隐患。 

从哪儿说起呢?清华出事儿了,出大事儿了。目前官方的调查结论还没有出来,叔丁基里的说法只是某记者采访。

海恩法则:一次重大事故,背后有29次小事故,300次事故征候,和1000次的事故隐患。

我认为,这次事故的深层次矛盾非常值得挖掘。论点是:快速发展的科研科研生产力与教条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事故总能找到相关责任人。当然,只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的话,确实可以保证不发生事故,但是问题是,各项制度都能严格遵守吗?这是个问题,总有些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所要求的状态。比如目前制约各个单位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面积”。以出事的何添楼为例,一个4层小楼,2004年落成投入使用,以当年的研究组的数量,就几乎已经瓜分完毕;而2004-2015,又过了11年, 2004年的时候李亚栋院士还不是院士,上届系主任张希教授还在吉大没调入清华,现在的系主任王训教授当时也还只是个刚毕业的博士。这11年清华的化学系迅猛发展,院士、学者等实验面积理所当然应该水涨船高,而新引进的各色人才,当然也只有足够的实验面积才能开展工作,可是已然落成的何添楼却不会长高了。就算是跟老化学馆又压榨出些面积来,可是老迈的化学馆身上还能榨出几两油来?于是乎,研究室实验面积不足基本上是所有研究组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自然空间的限制肯定会造成一些设施的取舍问题,做实验必备的设备当然不能舍掉,那百年不用一次的安全设施自然会精简一些,而且空间如此紧张,一些安全距离的问题当然就无法考虑了。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是:有没有所谓的“低质量”资产存在?能不能把占着资源无产出的组关掉?能不能盘活存量资产?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似乎是无解;而清华启动的人事改革,虽然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但是实际上还是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完成老人的自然更替,才能有所体现,远水当然解不了近渴。

 

但是“面积”真的不够吗?主管部门自然可以想当然的以为:这些年来投钱给你们盖了那么多楼,某某实验大楼、某某技术中心,这不都是新增面积吗?怎么还有面积不够的问题?确实,一些新建校区、新增面积看似不小,但是接下来是另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面积分配机制。在当前的体制下,学校里面“弱肉强食”的状况非常普遍,权力所能染指的地方太深,在资源分配上,一些具有头衔的人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资源分配上,尤其是“分房子”这么严重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话语权重要到不要不要的。二八定律吧,20%的人可以分到80%,而另80%的人去争抢另20%。——而且这还是以一种“合规”的方式进行的,没办法,“规”就是按照这个方案制定的。于是很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有的实验室空的要死,有的实验室挤的要命。12个年轻教师共用一间不到40平米的实验室,能想象么?这就是我曾经的经历。无话语权的年轻教师不如大牌教授的研究生,连个办公位都没有。这就是目前资源分配的生产关系。

 

还有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一些规定是否和现在的情况接轨?比如按照消防的规定“楼道里不许堆放杂物”,挺有道理的,可是放更衣箱是否可以呢?一些影视作品里,类似于更衣箱之类的东西都是放在楼道里的,有没有研究表明,由于“更衣箱放楼道造成无法逃生”的事故记录?出事概率是多少?将诸如更衣箱之类的生活物品请出实验室,显然是有利于安全的,实验室本已拥挤,再放上一些必不可少的用品,例如更衣箱(我所供职的单位,好多研究生都没有自己的办公位),假设更衣箱对实验室的危险值贡献达到100分的话,把更衣箱放在楼道里,其危险值也就是1。诚然,在楼道里放更衣箱确实影响消防逃生,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教条的规矩,把合理的东西变得不合规,本身就不是“重视安全”一句口号所能掩盖的懒政行为。但问题是,这种合理又合规的改革谁来做?这是需要智慧的。

 

现在为人诟病的SCI导向,其实就是现代的“学会文武艺,卖给帝王家”。SCI论文是没有别人买的,这也是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为了卖个好价钱,必须要发“高档次文章”——即找个第三方定价机构,然后换来或多或少的一叠经费,当然还有科研奖励、职务晋升等等好处。不过既然“高档次文章”竞争激烈,自然就有人会研究剑走偏锋的事情,弄些危险的、有毒的、别人不敢玩的东西,这样竞争就能小一些了。所以呢,在这种畸形的生产关系下,自然会挤出超量的“用绳命发文章”的主儿,不管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干了再说。这种冒险精神实际上是得到了当前生产关系的肯定的。所以说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生产关系,其实对危险的产生也是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研究组吗?化学在好多大学里,都是SCI的贡献大户,因此对大学排名什么的,是颇有益处的。但是从化学毕业生的市场价看,这绝对是一个供大于求的行业。目前能发文章的组就是好的研究组,可是这些组里出来的一些高手——弄文章的高手,其实掌握的是一种屠龙之技,除了文章弄不来别的。所以目前SCI导向下,就成了屠龙高手的兔子繁殖模式,怎么看怎么像庞氏骗局。

 





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238-944531.html

上一篇:软件和硬件上的生活与工作
下一篇:不是我不对,而是你不懂
收藏 IP: 175.167.144.*| 热度|

17 陈楷翰 姬扬 姚伯元 代恒伟 李卓亭 黄永义 李学宽 李明阳 徐耀 任秀红 陈立平 梁洪泽 陈南晖 徐晓 shenlu yunmu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