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成社

博文

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个人)科研工作之比较 精选

已有 22673 次阅读 2014-2-17 11:3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个人)科研工作之比较

我国的科技工作主要在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个人)之中进行,我有幸这几十年在不同的单位从事过相同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高校是育人的地方,以教育学生为主,但教育学生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新知识、新思想的熏陶,所以高校是一个活跃的场所,交流充分(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不同单位的交流。),知识更新比较快,科研工作思想先进,老师对研究课题的理解力比较强(理解不了就讲不清楚,讲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改作业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最适合于从事理论研究,开创性研究。由于既要给学生讲课,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又要开展自己的研究,投入到科研中的时间有限,具体的科研工作大多数都是学生在做,往往出现“躬行”不足的现象,所以高校的科研工作最适合教学型研究,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跟踪国际的研究动向,开创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包括理论、应用等)。高校的专职科研人员境遇比较尴尬,科研进入不了国家的主体研究队伍,在高校又被边缘化,因为高校以学生和论文论英雄,带的学生多就意味着老师的水平高,进而论文也多(学生的论文都是老师的成绩呀!),显得科研水平高,学校让其撑头承担的国家项目也多,良性循环,但专职科研人员就没有这么好的状况了,考核缺乏教学、论文偏少,有了成果,占的考核份额也不高,所以显得水平较低,学校让撑头的项目寥寥无几,恶性循环,长期都会沦为“打工仔”,除非有大老板支持,否则很难生存。

专职科研单位以科研工作为主,这些单位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人员都是自己想自己做(当然现在有些单位已经不同了,也是研究人员想,学生或雇人做,浮躁),天天都想和做这件事,并且经常要开会讨论方案,这是科技进步的标准模式,但存在交流不足的问题(交流范围小、机会少、时间短),长期下去,往往形成定式思维,固步自封。所以,科研单位要经常参加学术会议,要接受高校培训、要吸收引进新鲜血液(人才),以激活工作,焕发青春。科研单位分不同的层次,国家级科研单位,比如科学院,经费比较充足,仪器设备良好,人员素质较高,是基础理论和高技术研究的理想场所,应该比高校更能出创新性成果。省级及以下科研单位条件没有国家级单位好,但更接近于生产实际,所以从事理论基础研究、实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较多,做的也比较好。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要取得利润就要开发产品占据市场,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所以企业研究以产品开发为主。企业离市场近,比较灵活,它的研究就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动,是将各种理论、技术灵活运用,随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创造产品。一般的企业紧跟市场,好的企业引领市场。企业的研究工作需要思想活跃,技术、知识全面,所以,企业研究靠一个人、两个人的知识和技术很难解决问题,需要全方位的人才组合,且更新换代比较快。企业投资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很少,意义也不是很大。

(个人研究五花八门,比较复杂,随个人的状况变化。)

以上三方的科研工作各有优缺点,只有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才能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高校可以培养人才、熏陶知识和思想,为科研单位和企业大量地和及时地输送人才;科研单位通过扎实地工作取得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企业吸收新鲜血液,并与高校和科研单位沟通与合作,开发新产品,才能共同为社会创造财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002-768262.html

上一篇:科技工作的四种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下一篇: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差别
收藏 IP: 117.39.61.*| 热度|

29 王振鹏 王涛 王春艳 曹周阳 刘淼 曹聪 高绪仁 曹建军 段瑞飞 苏光松 李培光 翁育靖 赵大伟 杨洁 王昌淼 王荣林 孙平 郑小康 王满喜 李卓亭 wangqinling biofans xiangyu123 zhaochenyang01 happyspoon xuexiyanjiu yunmu JIANHUN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