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
中庸之循环、递归和迭代
2024-5-2 05:41
阅读:370
(2008-07-13 10:46:06)

    1988年1月,全世界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联合宣言上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学习孔子时代的人类智慧。”

            

                                  (中国,西安,华山,2006年5月)

    知天命矣,而今迈步,从头越。年过半百,行百里而半九十乎,故吾有四言感悟之诗,舞文弄墨吟唱如下:

            顿中之顿,圆中之圆;

            心无机事,好书在案;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胸无大志,体康身健。

 

            径中之径,满中之满;

            上契圣心,下洽群机;

            水流低处,人行高端;

            鹤舞蓝天,牛在良田。

 

            纯中之纯,贤中之贤;

            智者大愚,勇者大怯;

            师者必学,辩者必谦;

            本为凡夫,兼为圣贤。

    在问题的寻优过程中,为了达到收敛最快、计算次数最少的效果,所以每次分割点的位置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通常人类会使用“斐波那契数列”来确定,即1,1,2,3,5,8,13,21,……,所以分割点排列为1/2,2/3,3/5,5/8,8/13……。由于每次计算的分割点位置不同,计算非常复杂麻烦,故一般采用其分割点极限值,即0.618,也就是所谓的黄金分割率(Gold mean,英,美)。

    中庸之道(Juste-Milieu,法;via media,拉丁)也不是一次就能够达到最优点的最佳之路,中庸之道更需要循环、递归和迭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寻找到第一个“中庸点”,然后循环、递归和迭代,达到第二个“中庸点”,……,直至到达(所谓的)最优状态。

    天之命谓之性(礼记,中庸),人生之所以然谓之性(荀子,正名篇),根、本、禀自然之意,动心忍性。或曰,中庸性也,性自然也,本质也,阴阳交合也。中庸之道,深意苦心,言简意赅。言简者,简单有效;意赅者,复杂稳定。深意者,目标远大;苦心者,艰苦奋斗。究竟中庸之力道,执着远大之目标,方便乎。

    如果将中庸看成是一个状态,那就可以沾沾自喜了。可是,如果将中庸看成是一个过程,那么就要不断奋斗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海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25-143232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