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xianhu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xianhua

博文

童心不能承受芯片之重 精选

已有 2590 次阅读 2024-4-24 09: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童心不能承受芯片之重

魏贤华

前些天,孩子家长群里科学老师发送消息“家长们早上好,我是科学*老师,最近有个科学学科比赛——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主办单位是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它是属于教育部白名单赛事,比赛需要一定的器材,可自行购买,重视科技类活动的家长可以私信我了解。”作为一个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的毕业生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并不打算响应此次活动。

image.png 

自从几年前“卡脖子”问题暴露后,以芯片为代表的相关产业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国家层面对内组织科技攻关独立自主地解决这些短板问题,在很多领域逐步摆脱对国外高科技的依赖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对外尽力改善国际环境营造合作共赢局面,许多国际高科技公司还是愿意在国内发展和合作。在如此形势下,各系统都出政策、办活动、弄项目配合是难免的,教育口也不例外。

但是“为办而办”的弊病显然在相关活动中显露无疑。就芯片而言,它现在属于“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知识,这还是2020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交叉学科”门类新设置的一级学科。显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所需要的知识又是非常多的:以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为基础,涉及电子信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等相关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而通信工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光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及系统实现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和信息论为基础,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等。小学生们要参加“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不知道如何赛?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减负”工作多年,减少孩子作业、整顿教培行业,其力度也不可不谓强。随之,素质教育也在加强如体育测试已经纳入中考总分经常在大学里的体育场看到体能训练的附小附中学生虽然许多孩子也是为了中考那点分数在反复练习场长跑、立定跳远之类的,这也比天天坐在教室里做试卷或打游戏玩手机强许多,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

但是,素质教育或兴趣教育走偏的案例太多。如由前段时间刚判刑17年的王登峰主持的“校园足球”就是案例,作为一个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硕博毕业的专业人才,曾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领导、教育部司长和中国足协副主席等要职,推广所谓的“足球操”欺骗上级称足球人口猛增至3千万,实际上中国足球青训人数不升反降,个人贪腐的同时浪费国家巨大投入,中国足球也彻底进入“脸都不要了”的阶段。这里面有许多内因与外因,大概就是好大喜功、脱离实际、山头主义、监管不到位诸如此类的。

如此现象在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中国足球只不过因为关注度高且经常与国际比拼多输,成为社会发泄的“垃圾桶”,尤其国家队的段子多的都可出笑话集,无论是谁都可以踩两下国足。何尝不想,这只是一面镜子。

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或竞赛引发的一些社会焦点事件也不少。就最近某邮电大学导师师德问题的处理,也引出该导师让研究生参与女儿的中学生科创竞赛项目。好奇心的网友们继续深挖,国内一些获奖的中学生科技竞赛项目题目有基于退火算法的无人驾驶路牌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可穿戴设备方便盲人应用的智能错题本研制”、“基于环境噪声的汽车喇叭白适应音量控制系统”、“可对不规则物品进行包惠性抓取的自反馈机械爪”、“可对不规则物品进行包惠性抓取的自反馈机械爪”、“多模式白适应配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研制”、“无限长度的3d打印机组装调试”、“仰卧起坐动作规范检查”、“物联网食物过期提配多功能健康冰箱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基于视频识别的实验安全智能助手”。。。一个个高大上的名词基本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编程、AI、大数据、生物化学、三维建模等等科研产业界的一些热门关键词。有才的网友们总结如此竞赛倒不如说是一场真正的“代理人战争”罢了“群魔乱舞”、“都是代练”,非常形象。

类似的热点事件常有发生,如2020年小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题目里有“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以至于有“诺贝尔奖凭什么没有少年组?”的惊呼。

孩子们喜提大奖,加分的加分、保送的保送;学校荣誉也是满墙;行政部门KPI数据斐然,考核优秀。这些与“足球操”何其相似。

在上世纪80年代,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社会上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共识,营造了培养挖掘数理天才的气氛。其中有一些竞赛,如华罗庚数学竞赛等也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与现在的竞赛比,真实性还是有保证的。后来比赛过热牵涉利益太多了孩子负担也过重了,主管部门开始对这些比赛降温甚至禁止奥数培训。

尽管中学生国际奥数金牌一堆,可我们国家也没培养出一个菲尔茨奖获得者;在象征自然科学最高认可的诺贝尔奖中,也仅有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殊荣,那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国家组织的一场科研会战的结果。这些表明,“运动式”的竞赛无法培养出大师,反而由于拔苗助长往往成为扼杀大师的帮凶。加上功利化的驱使,诚信也大打折扣,显然无益于创新精神的培养甚至“代理人”已经不止参赛者的家长和老师,有许多为此牟利的“代工厂”机构甚至电商平台也来参与这部分商机的分羹,可见竞赛生态已经开始迈向一种标准化的商业行为,或许他们才是竞赛的唯一赢家。

中小学教育阶段竞赛的一些弊端其实在大学里也存在。多年以前,有几个本科生想找我一起弄一个关于太阳能电池的竞赛项目,我提了一些问题如“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需要制备哪些材料”、“我们准备从哪个地方着手开始研究”等,反正他们是一个问题都回答不上,他们更关心的是获奖、加分、保研之类的,于是这个合作自然是没进行下去。大学生科技竞赛作品的形式多数都是文档、ppt汇报结合实物展出,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参赛往往是用课题组研究生的成果、数据,在熟悉项目重点和主题的基础上,排练答辩ppt的内容才是整个竞赛的核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学术论文的发表与署名方面,这些也往往容易诱发学术界的不端事件。

在一些几乎没有赢家“运动式”竞赛中,孩子们疲惫应付,家长们焦虑,层层作假,主管部门应该考虑做真正的减法成年人的大学生还可主动选择与承担责任,而中小学生多数是被动参与,他们本应多亲近大自然去探索世界的奥妙,而非洞悉社会的游戏规则,他们本应多户外运动增强体质阳光成长,而非计较成人世界的利益得失,他们本应在吟诗颂歌作画中发现美,而非知晓弄虚作假的丑陋。大师、天才是小概率事件,只要给予他们宽松的环境,他们就能成长,就会对国家对人类产生大贡献;普通人身心健康,也必能守住平凡发光发热。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不应让竞赛使孩子们过早低头忘却星空,因为童心不能承受芯片之重。

2024.0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7850-1431098.html

上一篇:走出象牙塔的高校博物馆
收藏 IP: 61.157.97.*| 热度|

9 冯兆东 王安良 郑永军 丁克强 尤明庆 崔锦华 杨正瓴 晏成和 谌群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