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新态势

已有 3985 次阅读 2015-12-14 15:21 |个人分类:高教史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众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 2015高教

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事盘点之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新态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战略,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工作是中国高校应有的特质和基因。本年度,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领导重视。李克强总理亲自为清华大学学生创客回信;亲自出席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并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刘延东在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座谈会上强调:为大众创新创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二,政策给力。一是国家首次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二是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三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意见》规划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线图:明确了总体目标与九大任务,具有明显的实战特征。《意见》瞄准9项改革任务,推出30余条具体举措,力争自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意见》对羁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三大难”:“缺资金、缺经验、缺技术”进行了回应。《意见》具有以下实践特征:一是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二是开发开设创业必修课、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三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四是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自主创业可计入学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五是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六是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七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在地方政府方面,浙江省甚至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

 第三,高校重视。标志的事件有:一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在清华大学成立。二是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业实践基地。在“2015·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论坛”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王林透露,2015年以来,全国已经有82%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去年增加了14%。”。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达到12.2亿元,高校设立的创业基地数量也增加了18%。场地的面积增加了近20%,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次达到了300余万人次。三是成立创业学院。广东是创业学院设立最早的省份,暨南大学则是创业学院概念的始作俑者。自2009年起,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内的三所广东高校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而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国内创业学院数量迅速增长,目前已经有上百所高校都在校内成立了创新学院或类似组织(如创业教育学院)。创业学院意在实现高校学科和资源的跨学科、跨学院整合,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中的三大难题。

第四,学生积极。据上海市调查,一是有意选择毕业后立即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上涨至32%。此前,30%创业者在就业工作1年至3年后才创业,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创业者比例高达46%。如今,这两个数据发生“一升一降”的变化,分别为41%和13%。二是根据创业态度,将大学生分为三类,其中,没有任何创业意图的学生为“创业排斥者”,占15%;75%学生拥有创业念头,通过书籍、电视节目、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体验创业过程,获得知识和经验,是“创业梦想者”;而剩下10%的学生则是“创业热衷者”,他们积极搜集创业信息、学习创业技能,并且其中部分学生已着手创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943335.html

上一篇:2015中国高教法制化进程:管办评分离和章程建设为重点
下一篇:2015年高考改革新亮点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5 黄永义 张骥 谢平 shenlu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