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最具生命力的德国大学双轨制职业教育制度 精选

已有 14466 次阅读 2013-10-25 10:10 |个人分类:国外高等教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德国职业教育, 双轨制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分析之十一

题记:在对德国高等教育进行为期20天的考察以后,有了一些思考与思想。但委实拿不准这些思考与思想是否反映了实际,请在德学者、学生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十分感谢。

 

“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是一个令国人羡慕的东西,它是质量、安全、美观、信心的标志。从小物件的“双立人”刀具到德国汽车;从田间的谷物到餐桌上的食品;从柏油路上美观的自行车道到城市上百年的建筑,……德国在用“德国制造”的质量传递着德国人的智慧、认真、严谨。而在德国制造质量背后则是一个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是一个极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度,他们自豪地说德国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资格证。德国人认为,他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他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人的质量和技能,不断地向世界提供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才能够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德国从初中开始即进入职业分级教育阶段。德国的中学分为三种:文理中学,学制8年,其毕业生皆可凭中学成绩直接进入大学学习,其优秀者可进入德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学习;实科中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学校,在6年的中学学习中,他至少有15个月在企业学习的经历,其毕业生主要进入应用技术大学;普通中学,6年学制。普通中学、实科中学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德国规定,企业招收新员工,必须有工商会或手工业协会颁发的职业教育证书。

实科中学、应用技术大学的职业教育在企业进行,其学历教育在学校进行,因之被称为“双轨制”。双轨制是以企业为主,企业与社会、学校密切合作,社会各界高度参与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德国普通中学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之前,一般都要经过这种教育。这种教育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由师傅传递技术,学生自己钻研,固定时间到各种技术职业学校去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直到毕业。学生毕业由德国工商会统一组织考试并颁发职业培训证书。

德国工商会是1861年成立的企业联合组织,东西德合并后,有83个地区组织。工商会是社会独立法人,由政府拨款资助、企业交纳会费。德国规定任何企业必须加入工商会或手工业协会。

现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也开始引入职业培训式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六个学期中,学生一个学期在企业工作,五个学期在大学学习。在大学学习中,实践方面的教学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的40%以上,其毕业论文也与企业需要技术相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教育对教师要求较高,其上课教师一般要求是有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一般具有教授资格。其实习企业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接触到企业最需要、最先进的技术与技能。

我曾就“企业为何乐意接收学生实习?”向德国专家进行咨询。得到的结论是:一是企业愿景的促使。德国企业认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备条件,每个企业都有义务参与到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来。虽然来自己企业实习的人,今后不一定来自己企业工作,但因为所有企业都在做这项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二是工商会的规定。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并给予针对性指导是企业的义务,是工商会的要求。三是德国人的契约精神。德国人相信别人会守法、守纪,自己也必须守法、守纪,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契约社会、法治社会。德国企业都相信,德国的企业都会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轨制是德国教育的精华,也是德国教育最具生命力的地方。近几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正在部分专业中试点“双轨制”人才培养,效果明显。在羡慕这些做法、这些成果的同时,我们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并不能照搬过来,甚至不能模仿。原因很简单,我们企业缺乏实质性的愿景规划,也没有更为长远的发展规划。企业只愿意照单接收现成的大学生,却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这可能需要政府层面的制度约束和法律层面的制度制定。但就大学特别是211工程以外的大学来讲,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国高校目前并不注重技能型、职业型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对企业中有经验的工程师,高校并没有兴趣引进或使用。高校更乐意进一些从校门到校门的博士。说实在的,我国博士虽然有很强的论文写作能力,但实践能力甚至教学能力绝对不敢恭维。这说明,我国高校在发展上还是注重层次的提升,而不注重人才培养的定位。二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我国企业尚没有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也没有精力做这些事。但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设一些有专业特点和实践意义的基地还是有可能的。这里的关键是务实、脚踏实地,而不是应付检查,让实习、实训基地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平台。三是应用项目的打造。在实习、实训平台上,企业与高校要形成人才培养的共识,要把企业中最为先进的技术、最需要攻克的难题拿出来,放到实习、实训平台中去,供学生学习与研究。总之,我们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学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真抓实干的精神,为学生现在与未来着想,真真切切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潜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735936.html

上一篇:以生为本的德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
下一篇:追赶“哈佛大学”的德国卓越计划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14 李学宽 王涛 曹聪 罗帆 赵序茅 唐啸宇 李健 陆雅莉 王学界 ljxm yunmu liuqiang8305 chinasciens wlim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