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致我们终将不朽的青春

已有 5692 次阅读 2010-9-24 10:37 |个人分类:女儿习作|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青春

字典上,“青春”的释义是“青年时期”,而现如今,青春之涵早已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我更赞同塞涅卡的一句话:“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

每位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都曾做过或晦涩、或疯狂的青春梦,但不可否认,当大雨把这座城市颠倒,一派喧嚣,也只有古人的典籍是一方净土。而我的青春,固然有张扬,但我更享受,与古人隔着时空的心灵相约。

还记得几日前,梦回大宋,巧遇王安石,寒暄一阵,先生说“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我赞同,但又补充,先生,这您只说对了一大半,现在还有些少年喜欢45°角仰望孤单的天空。先生不解。我说,也许这莫名其妙甚至有些矫情的忧伤也是青春中的少年的专利,你可以仰天长啸,也可以放声痛哭,可以淋漓地表现出所有的喜怒,即便夸张,只要沾上“青春”二字,似乎一切都有了完美的理由。这正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啊。

没有古典名家为伴的青春,总显得有些单薄。文人墨客总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我们无法点透的细微情愫。当下少年最热衷的一词首推“寂寞”,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寂寞”二字也就显得烂俗了。什么“白天不懂夜的黑”、“眼泪陪我过夜”,像是“晒”寂寞一般,言语太过直白,好像寂寞也成了一种风潮,一种深沉。而李清照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苏轼一言“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则境界全处。

没有人永远青春,但永远有人青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青春须早为”,古人诚不欺我,慨叹青春总要等到白发之时,正值年少的我们所能做的,不应是凭吊,而是作为。这就不得不提到鲁迅先生的故事了。在先生少年时,就读于如今声名远播的三味书屋。父亲病重,先生因买药迟到而被老师寿镜吾批评,他没做任何辩解,只是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青春刻到了白首。为什么我们总要到过了半生,总要到无路可退,才知道我们曾亲手舍弃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呢?“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经验早已尘封于历史中。

现在的主流媒体似乎总热衷于把人每10年分一批加以炒作,我们便成了“90后”,又被冠以“垮掉的一代”之名,不去问这是不是公平,只是谁没有过青春,没有过年少轻狂挥斥方遒?我们的青春,绝不腐朽!我们的青春,是传统文化焕生机之春,是改革开放享盛世之春!

是谁说轰轰烈烈才是青春,我更愿意同宋玉赏《阳春》;是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更愿意与晏几道共喜忧;是谁说我们的青春终将腐朽,我相信,只要乐观向上,青春永垂不朽!

我我卿卿不识忧,

的的实实少年愁。

青青子衿悠悠心,

春来又去了无音。

我愿随诗度日去,

做仙似圣饮国学。

主敬普天华夏魂,

谨以此文致青春!

女儿习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366300.html

上一篇:深圳大学与临沂师院的“去行政化”议论
下一篇:法国大学或可快速发展
收藏 IP: .*| 热度|

4 王涛 罗帆 杨正瓴 赵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