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速不变的假设是现代物理学的前提假设,如果光速不变的假设站不住脚,那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就岌岌可危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光速不变是无数实验测出来的事实,它怎么可能站不住脚呢?
这里,我首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精密仪器观察到的一定是事实吗?答案可能让你想不到,精密仪器可能骗了所有科学家。
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如果真实的世界万物归一,那么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测的物质本质上就是一样的,用它只能观测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就是永远不可观察的。比如,空间中如果真的连续着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就是永远观察不到的。
第二,如果统一的物质并不像我们相像的那样是死寂不变的,而是充满着紧张和生命力,那么组成精密仪器的原子就是生命系统,它的存在不是天赋的,而是和它所依赖生存的空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用它去观察周围的物体,就象站在运动的火车上看火车上的东西是静止的一样,其实一切物质都在运动变化当中。比如,用精密仪器就测不出来地表的引力变化,就是因为组成精密仪器的原子和引力同步变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知道,测出来的结果并不见得是事实,光速不变现象也是一样,它很可能仅仅是表像。
在认识光的本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光的两种性质,一种是波动性,一种是粒子性,这两种性质本质上应该是由同一种物质运动表现出来的,应该得到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可现在却是极其割裂的。因为波动性依赖空间中存在着连续的媒介,而粒子性则否定空间中连续着媒介。现在的物理学否定了空间中连续着以太,于是波动性就无以解释了,只是机械地强加在光的运动之上。所以,爱因斯坦明言,物理学的下一步就应该将两者性质有机地统一起来。
目前,物理学是解释不了光的波动性的,因为空间被假定为空无一物和对称的,此时波动性就无法站在物质的相互作用之上来解释,只能空洞地想像它有波动性。
反过来,如果空间中连续着物质,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了,但它的粒子性又怎样解释呢?
在此,我们想到了中国的气一元论,它用一种物质的聚散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如果假设光是依赖连续在空间中统一物质的周期性聚散来传递的,那么光的波粒二象性就得到了更合理的解释。在这里,粒子性是由物质暂态的聚表现出来的,只是这种粒子寿命极短,它迅速产生,又迅速灭亡,周期变换,能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进行传递的。由于这种变换的速度太快,使我们感觉它像稳定的粒子在空间中连续移动。这就象我们看电影,胶片是间断的,而看到的电影却是连续的。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光会对外表现出速度不变呢?要认识这一点,就必须了解时间。爱因斯坦第一次告诉了我们时间的相对性,如果时间和速度同步变化,那么光速不变就很容易解释了。
时间是什么?它其实是物体相对于它所依赖生存的空间的一种物质性反应。我们就以原子钟为例,当它到了物质密度大的空间,由于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高,原子受到的压力大,因此,原子的运动速度会变慢,时间尺度变长;当它到了物质密度小的空间,由于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低,原子受到的压力小,因此,原子的运动速度会变快,时间尺度变短。当然,摆钟也是如此,引力大代表着物质密度大,引力小代表着物质密度小,于是,时间尺度也发生了变化,其公式就是T=2π√(L/g)。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的存在都是成系统的,而系统的特点就是中心和层次的存在,相对来说,越接近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小,直到与它所依赖生存的空间相平衡。当然,这样一来空间中连续的物质就是在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而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而光速呢?则和物质密度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在物质密度大的空间,它波长变短,速度变慢,而到了物质密度小的空间,它波长变长,速度变快。由于光速和时间尺度的变化同步,这才出现了神奇的光速不变现象。
一句话,光速不变在这里是相对不变,而不是绝对不变。而爱因斯坦将物理学的前提假设建立在光速绝对不变之上,肯定是有问题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