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红
科学思索:科学家的习性 精选
2023-1-20 02:42
阅读:4257

科学思索:科学家的习性

武汉理工大学:刘永红

年关将至,我写完这篇文章,就去打年货的,否则我要喝西北风了。这篇文章应和春节对联一样算年货,呵呵。哦,科学,科学本身就是生活。下面将漫谈一个新词:科学思索。自唱新词送岁华。

科学思索,纯属个人行为,但迥乎不同也。牛顿曾说过:“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他还激励人们去“思索,继续不断的思索,以待天曙,渐近乃见光明”。科学家养成了科学思索的习性,可以说,给他带来惊喜是迟早的事,其成果不请自来,必将势不可挡。

作为科学人,学会在科学的海洋里寻找试金石,期间,免不了孤独与寂寞。做科学研究不是开玩笑的,科学人也要为科学献身。在科学思索的过程中,想象力尤其值得培养或提高。例如:

1895年,当时爱因斯坦才16岁,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若有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当时的人们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年轻人的随意想象,这个问题毫无实际意义。但爱因斯坦为此进行科学思索长达十年,终于诞生了狭义相对论,看看爱因斯坦有多么严谨(生活中,德国人也严谨),让浮躁的人见识见识什么才叫十年磨一剑。

人们后来才领悟——正是爱因斯坦的这个问题触及到经典物理学中的根本矛盾。

科学有诗意,想象力最美。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囊括世界的一切,并推动科学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当想象力爆发,科学创新和科学思索齐飞。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永红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9678-137268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