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
Foods 植物基肉类:如何在感官上媲美动物肉?
2025-3-18 17:31
阅读:806

在这个追求健康与可持续性的时代,植物基肉类作为动物肉类的替代品,正成为素食者与非素食者餐桌上的新宠。然而,要想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植物基肉类必须在感官体验上做到与动物肉相媲美,这无疑是当前较大的挑战。

 Foods 期刊 (Q1, IF 4.7) 发表的一篇题为 “Sensory Evaluation of Plant-Based Meat: Bridging the Gap with Animal Mea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的研究综述,阐述了植物基肉类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韩国庆尚大学Seon-Tea Joo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Swati Kumari为第一作者。

             

研究亮点

  • 感官特性比较

文章不仅比较了植物基肉类与动物肉在颜色、质地和风味上的差异,还探讨了这些差异背后的科学原理,如蛋白质类型、氨基酸组成和肽序列的不同等。

  • 感官评价方法与消费者偏好

通过感官评价方法,文章将植物基肉类的感官特性与消费者的偏好和接受度联系起来,为产品开发提供了消费者导向的视角。

  • 提出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

文章不仅总结了当前面临的挑战,还明确指出了未来研究应聚焦的领域,如纤维特性的深入表征、新型分析工具的开发等,为植物基肉类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研究成果

  • 颜色

动物肉因其血红蛋白含量而呈现出特有的红色,而植物基肉类则通过添加天然色素来模拟这一效果。

  • 质地

动物肉的质地复杂多变,包括纤维结构、水分保持能力等,而植物基肉类则通过精选原料和特殊加工技术来接近这一质感。

  • 风味

动物肉的风味来源于脂肪、氨基酸等多种成分,植物基肉类则通过调味和腌制技术来增强风味。

研究发现,尽管植物基肉类在感官体验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需在质地和风味上进一步优化,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研究总结

当前,植物基肉类在质量上尚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在质地和水分保持能力方面。由于植物和动物肉在蛋白质类型、氨基酸组成、化学成分和肽序列上的差异,复制动物肉产品具有挑战性。建议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纤维特性的表征、更快速的纹理分析工具的开发,以及食物在咀嚼或消化过程中纹理变化的理解。

植物基肉类作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正引领着食品行业的变革。虽然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植物基肉类将不断接近甚至超越动物肉的感官体验,成为未来餐桌上的主流选择!

              

图文赏析

1.png

图1. 基于天然植物的替代性颜色表征。

2.png

图2. 植物基肉饼颜色变化示意图 (红甜菜)。(A) 预煮红甜菜。(B) 煮后的红甜菜。

                     

阅读英文原文:https://www.mdpi.com/2304-8158/13/1/108

阅读期刊更多相关研究:https://www.mdpi.com/search?q=Plant-Based+Meat&journal=foods

期刊主页: https://www.mdpi.com/journal/foods

             

Foods 期刊介绍

主编:Arun K. Bhunia, Purdue University, USA

期刊主题涵盖食品研究相关各方面。目前已被 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 等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4.7

2023 CiteScore:7.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4.5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7817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