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气候学的“盛唐气象”与水文学的“战国水场”

已有 3031 次阅读 2011-9-1 20:30 |个人分类:水文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水文学, 气候学, 盛唐气象

       气候学,今日在各类媒体中的锋头之健,除经济学外,眼下似乎无多少学科可以匹敌。哲学,按科学网前几天一则新闻(关于浙大哲学毕业生)介绍的境况,似乎一日不如一日,渐已成了市场经济下的明日黄花。昔日高居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角色——“哲学”一至于此,令人唏嘘。
   气候学由于“气候问题”由民生问题升格为政治问题,摇身一变,鸟枪换炮了,稳居全球气候发言人首席了,“盛唐气象”当非过誉。
   我想到了曾与气候学难分高下的水文学。水文学多年来,尽心尽职地为水利建设服务,随着生态水利、资源水利口号日响,传统的优势学科分支——工程水文学后继乏力。
   传统水文学的颓势日见明显,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向何处去?水文圈内外的人士都在思考。经过一些年的沉寂与积淀、借鉴之后,水文学的新面貌逐渐亮丽,逐渐进入我所称的“战国时代”。何以为据?由于水文文献的英文阅读量有限,暂以中文为主,加之中国对水利用的高度热情,对外文原著的翻译并不落后。战国犹如水泊梁山,战国水场需要计谋,出谋划策,各显才智。我列举部分水场竞技的作品以供一观(排名不分先后)。
   1、《物理水文学》(张济世等著)、《统计水文学》》(张济世等著)。两部大著先声夺人,以一种踢场(只是一种比喻,取积极含义)的姿态横空出世, 以炫目的标题吸引了我等的眼球。且不论内容是否获致公认,尝试就有很大的意义。开句玩笑话,至少在替水文学占场子。
   2、《空中水文学初探》(科学网博主张学文先生等著)。撇开内容不论,选题就体现了水圈、气圈不分家的系统观念,引导了一个新方向。
   3、《水科学概论》(谭绩伟等著)。本书标题“概论”看似平淡,其实是建立“水科学体系”的大胆探索。20多位作者联合撰写,里面有不少独到见解。
   4、《生态水文学》(美Peter S.Eagleson著,杨大文等译)。此书在《生态水文学》方面堪称探索性、理论性的大作。
       关于1、4两部著作,1之作者与4之译者都用了“震惊”、“难以想象”等赞叹或感慨之词(1之“震惊”见本博前期博文“拿来主义”)。现摘录4著译者之语如下:爱因斯坦曾说过,“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Eagleson教授建立的生态水文学理论使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壮丽。
       我认为气候水文学、生态水文学以及其它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地球系统科学式的系统融合、集成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尺度上可能如当代物理学相似,至宏、至微方向,中观可能只能应用性的研究。宏可以是全球水文学、宇宙水文学,微可以是量子水文学、分子水文学、基因水文学。
   知识爆炸在量上似乎已无异议,但所谓数据发掘等有助于科学瘦身的举措还大有用武之地。这也与爱因斯坦以及钱学森先生的设想是一致的。科学并没有这么复杂,瘦身具有广阔的空间。上帝可能既不爱掷骰子,也不喜欢如此的复杂(此处与自然界的所谓复杂性不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481998.html

上一篇:不能“解决”“问题”的中文
下一篇:渐行内生、独立的水文科学——从水利配角迈向独立天地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2 周少祥 姚俊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