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文
鳞皮蚌属(双壳纲: 蚌科)分类地位及物种有效性界定
2024-2-1 15:22
阅读:642

鳞皮蚌属(双壳纲: 蚌科)分类地位及物种有效性界定

鳞皮蚌属Lepidodesma是中国特有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和黄河流域。该属包括两个物种,即高顶鳞皮蚌Lepidodesma languilati (Heude, 1874)和翼鳞皮蚌Lepidodesma aligera (Heude, 1877)。传统上,该类群物种鉴定和描述主要依赖贝壳形态特征,由于贝壳形态可塑性强,变异性高,鳞皮蚌物种的有效性一直争议不断。此外,由于缺乏解剖学特征和分子数据,鳞皮蚌属高阶元的分类也莫衷一是。

本研究整合贝壳形态学、软体解剖学和分子系统发育检视该类群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地位。比较形态学结果表明,翼鳞皮蚌贝壳具有较高的后背翅,且翅上有分散的结节,同时入水孔、出水孔和鳃的形态也与高顶鳞皮蚌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基于DNA条形码的线粒体COI遗传距离计算结果显示两种鳞皮蚌平均遗传距离为4.0%。综上,本研究坚定支持翼鳞皮蚌为独特种,而不是以往认为的高顶鳞皮蚌异名。线粒体系统基因组学证实蚌科四个单系亚科类群:(Ambleminae + Gonideinae + Unioninae + Parreysiinae)),高顶鳞皮蚌和翼鳞皮蚌互为姐妹关系,并以强支持率的方式独立于珠蚌亚科Unioninae其他分类群,位于其基部进化枝。因此,本研究结果支持鳞皮蚌归类于珠蚌亚科鳞皮蚌族Lepidodesmini。此外,化石标定的分子钟表明,鳞翅蚌起源于早白垩世(~121.30 Mya, 95% HPD = 90.37 ~ 156.54 Mya),并在新近纪中期开始分化(~12.94 Mya, 95% HPD = 6.72 ~ 22.13 Mya)。我们基于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pecies for Conservation (QASCP)对翼鳞皮蚌物种的濒危状况评估,将该稀有物种列为第三优先保护级别。

本研究首次提供了翼鳞皮蚌的解剖学特征和分子数据,证明了鳞皮蚌属分类群的物种有效性和系统地位,丰富了我们对这一稀有类群的认识,为其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分类基础。

目前该研究以“Molecular phylogeny and comparative morphology reveal the species validity and systematic position of Lepidodesma (Bivalvia: Unionidae)”为题发表于Organisms Diversity & Evolution,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3127-023-00627-6

Fig. 1.jpg

1:鳞皮蚌物种贝壳形态(a1-a4翼鳞皮蚌,b1-b4高顶鳞皮蚌)

Fig. 2.jpg

2翼鳞皮蚌(a, c, d, e)和高顶鳞皮蚌(b, f, g, h)解剖形态特征

Fig.jpg

3: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构建的BIML系统发育树

Fig.jpg

4:基于三基因联合数据集构建的化石标定的分子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瑞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5320-142020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