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kes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keshengming

博文

中科院植物所种康院士团队发现水稻低温感受器COLD1调控维生素E-K1网络耐寒新机制

已有 2584 次阅读 2021-7-21 14:20 |个人分类:小柯生命|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温度是影响水稻品种形成和地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洲栽培稻主要分为粳稻和籼稻,粳稻低温耐受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而籼稻低温耐受性较弱,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和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目前对籼、粳稻低温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已有一定了解,低温感受器编码基因COLD1在籼粳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OLD1中单个核苷酸变化就明显改变水稻的耐寒性(Cell,2015)。低温感受器下游信号通路众多,究竟哪些调控途径在籼粳稻耐寒性差异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尚不清楚。


北京时间2021年7月20日晚23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院士团队Cell Reports发表研究论文——“Integrated global analysis reveals a vitamin Evitamin K1 sub-network, downstream of COLD1,underlying rice chilling tolerance divergence”。


中科院植物所罗伟博士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钱文峰课题组郇庆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景昱研究员和种康院士为通讯作者。


42.jpg


种康院士团队继发现水稻低温感受器COLD1之后,致力于解析其下游调控途径。他们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维生素E-维生素K1亚网络是COLD1下游传导通路,并是籼粳稻低温耐受性差异形成的关键调控点。


他们从粳稻日本晴为供体的籼稻93-11单片段代换系入手,选取低温耐受性提升至近粳稻水平的代换系,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COLD1位于代换片段区域;转录组分析发现代换系与日本晴中低温应答变化规律相似的通路集中于泛醌/萜醌代谢网络(包括维生素合成途径);代谢组分析进一步聚焦到叶绿体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K1代谢途径;转录/代谢双组学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维生素E-维生素K1亚网络是代换系低温耐受性提升的核心调控点。转基因材料分析验证维生素E-维生素K1亚网络确为COLD1下游途径。


他们通过多组学与遗传材料相结合的分析手段揭示低温信号被植物感知后的下游传导途径,挖掘籼粳不同低温耐受性形成的关键调控点,为水稻耐寒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并供可操作的靶点和材料。 


43.jpg

粳、籼稻不同耐寒性调控途径示意图。COLD1下游的维生素E-维生素K1亚网络低温应答模式的转换是粳、籼稻耐寒性强、弱的分子基础。金黄色字体和蓝色背景分别表示粳、籼低温应答模式切换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

   

相关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0939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3233-1296393.html

上一篇:卓敏团队揭示催产素消除焦虑及治疗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逃”+“跑”=“逃跑”/宋建人课题组解析控制两种本能行为时序发生的的神经环路
收藏 IP: 183.198.2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