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xingy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ixingyi

博文

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已有 3098 次阅读 2019-5-18 11:05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在相关规划中,武汉、长沙和南昌及其周边的城市将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我不知道其依据是什么,只看到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与中游城市群一起,被画了三个大圈圈,似乎这样一来,某些城市群便马到成功了。

当然,城市群的定义本来就不是那么严格的。无非“有一个或多个特大城市核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这样的定义,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空间组织紧凑”,在本人看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无论如何达不到这一要求的,但在该规划的编制者心目中,将来交通极度发达了,如时速1000公里的高铁之类,武汉至南昌的这点距离真的算不上什么。问题在于,就算有这么快速的交通,人们没事干跑来跑去干嘛?

所以关键还是“经济联系紧密”。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石名副其实。无论浙江的宁波、金华、温州,还是江苏的苏州、南通、扬州,当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如何经常地去上海。太仓人会说,我们去上海比去苏州的次数多。苏州人会说,我们去上海比去南京的次数多。人们去上海,无非找市场、找技术、找资金。反过来,上海人去江浙也跟在市里跑来跑去一样,如吃饭喝水般普通。许多企业被上海的高房价逼得没办法,干脆卷铺盖跑路。就算跑到南通,不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跟市中心堵车耗掉的时间也差不多。请问,“长江中游城市群”可能朝这个方向发展吗,哪怕是初露端倪,哪怕其速度可比蜗牛,我也认可这个城市群的存在。

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更察觉不到任何一体化的动力。武汉、长沙与南昌相互之间互补吗?很遗憾,它们的产业结构是高度雷同的。所以相互之间产生不了需求。事情的奇怪之处如同两个互相间没有需求的男女,被“组织”成为了家庭。另一个问题是,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晚清与民国时期,江浙资本和人口是上海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太平天国与抗战时期,上海租界成为了江浙富人大族的避难地;计划经济时期,江浙向上海大工业提供配套。有这样的历史,江浙沪民间的联系本来就是紧密的。那么,武汉、长沙、南昌之间呢?

当前,湖南湖北似乎是在将全省资源向省会集聚。许多年了,长沙武汉的投资都要占全省的大半。领导们在省内搜山检海,恨不得将每一个铜板都用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那块地上,其他城市饿得嗷嗷待哺。不能说这一战略错了,但由此导致周边城市缺乏发展机遇,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湖南叫了多少年的“长株潭”城市群,最终变成了长沙独大。当年我应邀考察这一带,已感受到了这一问题。没有兴旺发达充满活力的中小城市,谈什么城市群?未来三个肥头大耳的胖妈妈各带着一群干巴巴的小孩,组织一个大家庭?

我一直有一种感觉:规划在我国的地位是否过高了。实践中,规划的科学性其实是难以保证的。中游城市群就是一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8898-1179751.html

上一篇:长江上的船必须少一点再少一点
下一篇:三峡人家
收藏 IP: 114.86.199.*| 热度|

3 张勇 张晓良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