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本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bituo

博文

忽然想起“表达”的问题

已有 4306 次阅读 2011-10-26 15:30 |个人分类:基因软件开放实验室|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表达, 欧阳余山

多年前读到了欧阳余山《表达的探究》一书。那是一本令我印象极深也影响较大的书。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余山从数学语言的角度来揭示“表达”这个谓词的含义,所显示的精湛的数学功底——我很多内容当时不能全懂,只能感到一种清澈透亮的感觉,还有令我产生产生强烈共鸣的对一个表达的技术细节的重视,就是:中间变量的作用。
 
今天在和昆辉的讨论中以及前两天和晓辉的讨论中,都提到了语义信息的处理,“表达”这个词,再次成为了我关注的焦点。
 
为了复习,我有搜索了一下余山的理论,找到了余山最近对自己的书如下评述:
 
结构改变了字符序列的线性关系,大大增强了表现力。一个树形的层次结构,同一层次不同节点的下属单元之间不直接交换信息,因此简化了信息交换的复杂性;同理,一个分“块”的网络结构,“块”的内部单元也不与其他“块”的内部直接交换信息。所以,层次与“块”都形成了中间状态变量,这样就为形成新的语义关系提供了基础,同时它们也都有信息简化和信息屏蔽作用。上下层次的树与分块的网络,这两种结构在构造表达上也具有等效性。
 
但是我当时并却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具有表达理论意义的问题提出来,更关注三个数学模型的可等价还原性,没有强调中间变量作为一个独立层次的表达上重要含义。
在我现在的企业模型研究工作中,在企业业务平台的层次构件、本体和领域语言等又一次涉及到这个关键问题。
一个最常碰见的尖锐问题就是:什么是形成一个层次术语的理由?它有什么重要特征?
比如,为什么要形成企业模型这样一个独立的表达层面,而不是用计算机编码语言直接来进行表达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论问题,一个好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领域术语是由日常术语和相邻学科术语来提供解释的,那么现在就要问,一个领域术语为什么不还原为日常术语或者它的相邻学科的术语呢?
其实下面这段话已经给出了朦胧的答案:
层次与“块”都形成了中间状态变量,这样就为形成新的语义关系提供了基础,同时它们也都有信息简化和信息屏蔽作用。
这正是形成一个独立的术语体系的理由!
形成一个领域术语体系的重要理由和特征是:
这个术语体系能够表达这个领域的对象和活动,而不需要再借助底层语言,即它具有层次上的自足性,所以它简明扼要。
所以,看一个层次语言是否值得建立,就看它是否是自足的、被多次引用的。如果它不被多次引用,这个中间变量就是多余的,正如由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奥康姆提出的“奥康姆剃刀”,它的基本命题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形成新的语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新的语义关系就不再是底层语言的那种可以自下而上的构造还原关系,而是这个层次术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它们必定是一种描述性的闭环关系,这一点是胡塞尔所意识到的。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同位术语形成的语义框架关系,而不是什么上下位、集合/元素、整体/部分等逻辑关系。
只有研究这种关系,领域术语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表达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余山的表达理论被我列为软件架构师必读的理论,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也知道,这个理论也给余彤鹰的企业工程理论,庞震伟的01适配理论带来了较大的启发和影响。
 
余山的“中间变量”,说白了,在业务上,实质就是“术语”,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被称为“系统级语言”。
在SOA架构中,就是所谓的“服务”。表面上,中间变量是用一个词汇封装了一大段的解释叙述,用一个“术语”表达了非术语需要大段表达的内容。似乎我们做这样的事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天衣无缝的。我们创造一个新的词语就可以表达原来一大段话才能表达的含义。只需要我们“约定好”,这是一个术语表达,就够了。似乎只是一个变量的聚合与还原的过程。
 
我们为什么能从这样的压缩表达中获得了表达效率的提升的好处?原因是被表达的含义信息其实已经默认,约定是转移到表达和理解的双方的主体意识中去了。也就是说:使用术语表达和阅读术语表达的人的头脑中,都必须事先已经存在了术语压缩的语义信息。否则,就会出现对牛弹琴或滥竽充数的问题。
 
然而,好处还不止这些,余山已经指出:术语的出现,其含义已经不限于被其“封装”的原始解释的语义集合,它还在一个新的“系统的层次上”充当新的原子语义,这个原子语义是原来的解释层面上所不具备的。似乎我们轻易地就获得了新语义的“涌现”。
 
这,就是“表达”的神奇力量?
 
是谁赋予了“表达”这种神奇的力量?是我们。我们凭什么可以赋予“表达”这么神奇的力量?
我们,可以把这种“表达”的行为操作本身,寻求到数学的、物理的、哲学的、信息学的依据吗?
这不会是又一个“公理”吧——无从证明,也无从证伪?
所以,我们可以滥用“表达”,以致歧义横行,意义不符?
 
余山没有提供这些问题的全部答案,给我们留下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82-501263.html

上一篇:我直译的乔布斯告妻言
下一篇:逻辑矢量?
收藏 IP: 112.91.148.*| 热度|

4 齐伟 洪昆辉 武夷山 唐常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