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燕
是谁偷走了你的幸福?
2019-12-3 09:07
阅读:3540
标签:幸福, 物质主义, 边际效用递减, 抑郁情绪, 积极情绪

记得有人曾经感慨地说:小时候我们那么穷,还过得那么开心,现在日子过好了,本应该更开心,可为什么反而会有那么多不开心的事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球大约有3亿多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3%。从2005年至2015年,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增长18.4%。美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发达国家的抑郁症病例在全国人口占比高达5.5%以上。

科技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为什么人们的幸福感在下降呢?对此,美国政治心理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罗伯特•莱恩从边际效用递减、需求层次上升和物质主义潮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1、边际效用递减

调查研究发现,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当收入低于一定水平时,金钱能够买到幸福;在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以后,金钱对幸福的购买力就会越来越小,并最终消失。

边际效用递减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经济学规律,即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新增加的每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效用相比上一个单位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从生理的角度来看,效用就是一个人心理满足感的衡量指标,当外部给一个刺激时,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兴奋程度会下降,即边际效用递减。

例如,当你特别饿时,吃第一口饭菜你会觉得特别可口、特别满足,这时候,饭菜对你的效用是最大的。快吃饱的时候,再好的饭菜吃在嘴里你也会觉得一般。等到吃饱以后,饭菜对你已经没有解决饥饿的效用,而且,每多吃一口,其边际效用对你来说就变成了负值。

2、需求层次上升

马斯洛将人生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随着收入的增长,我们的需求也会上升,而金钱未必能够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关于金钱对幸福购买力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财富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之所以下降,是因为人们对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当个人和社会变得富有以后,人们的幸福标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例如,当人们满足温饱这些基本需求以后,就可能会产生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些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然而,这些高层次需求与金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3、物质主义潮流

经济快速发展助长了物质消费,催生了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潮流。物质主义者把金钱当成人生最大的目标,而当一个人追求物质财富这种外在目标的时候,往往就会缺乏内在目标,情绪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金钱具有一种投入和产出的双重特性,往往会诱使人们玩命地追求以最小的投入博取最大的产出,而这正是导致痛苦的一个重要根源。

物质主义者往往只注重从结果中获得满足感,而凡事只强调结果的心态很容易剥夺人们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同时,物质主义者会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财富标准,而研究发现,钱在一个人心中越重要,他就越会缺少活力,也就越容易感到抑郁和焦虑。

既然金钱买不到持续的幸福,而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又是学习如何幸福地生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幸福感呢?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研究发现,实现幸福人生应该具备5大要素,即积极情绪、高度投入、人际关系、人生意义和成就感,被之称为PERMA模式。原复旦大学心理学系讲师李晓煦老师也提出了三种幸福:在秒尺度上,意识自我感受到的是愉悦的幸福;在分钟或者小时尺度上,心流自我感受到的是专注的幸福;在人生尺度上,使命自我感受到的是意义的幸福。

更重要的是,罗伯特·莱恩研究发现,生活中那些珍贵的情谊就是我们幸福的真正来源。他指出,西方发达社会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决定幸福的情谊关系不是商品,无法进行买卖。最后,用他的一句话来结尾,以此与朋友们共勉:

“有一天,我们终将富到买不起幸福。在此之前,请珍惜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以及那些被称之为人的存在”。



美化版请点击彩虹桃源


往期文章推荐:

心存感恩,其实是对自己的奖赏

学会接纳不完美,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心里漫画| 抑郁不过是被拽入了负面情绪的漩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石晓燕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1397-120858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