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我的SCI论文都已经见刊了,为什么职称评审人员说不算呢

已有 9434 次阅读 2020-10-19 09:44 |个人分类:论文写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近某乎推给我很多例如“如何证明自己的SCI论文是SCI论文”问题,让我来回答。乍一听,似乎不可理喻,实则不然。我们在晋级的时候,或者是某些博硕研究生申请奖学金的时候,你可能会注意到,高校或者科研机构都要求,提供发表论文的接收函,要求见刊,或者是提供检索报告。接下来大朋教授给大家捋一捋这个脉络。

01 SCI论文接收函

SCI论文接收函,指的是杂志社官方邮件通知通讯作者,你的论文被接受。官方邮件地址一般为和通讯作者联系的邮件地址,这里大家不需要太担心会不会有虚假的邮件,基本没有。一般SCI杂志官方邮件地址,常包括投稿处理的邮件地址,后期格式编辑的邮件地址,还有就是处理当前稿件的邮件地址,通常发给我们接收函的都是处理当前稿件的邮件地址。

告诉大家一个经验,有的主编或者是处理该稿件的编辑会将自己的个人邮箱复制在接收函下方。如果你比较看好你投稿的这个杂志,也可以就稿件问题对杂志社提出的审稿意见和主编直接联系。接收函一般包括类似字样,Dear XX, 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ID “xx”, entitled "xx" which you submitted to the xx journal, has been accepted。这封邮件也就是所谓的接收函。这封邮件收到是最令人高兴的,但是也不要高兴太早,因为后期还有格式编辑的Proof相关工作也很繁琐(这部分有疑惑的读者也可以评论区留言,我会根据情况给大家回复)。

图1 常见接收函

02 SCI论文见刊

SCI论文见刊,指的是在网页上可以查到该论文。或者是杂志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得到,获得DOI,或者是主流的数据库比如PubMed可以查询到你的论文。这个阶段我们常常称之为,SCI论文见刊。根据不同杂志社的办事速度,SCI论文提交Final version完毕之后,确保不需要后续修改,一般两周以内就会见刊,甚至更快。这里我提醒读者,如果想尽快见刊,大家务必缩短Proof的时间,并且保证能很好的解决杂志社提出的关于Proof的意见。

个人认为,如无重大错误,类似作者名字地址错误,图片名称对应出问题,或者某些数据严重影响结论,除了以上这几类问题之外,尽量不去做太多额外修改,确保第一时间返回Final version。因为在这个修稿过程中,唯一不费脑子能快速解决的修稿就是Proof过程了。

03 SCI论文被Web of Science (WOS) 收录

在晋级职称的时候,会有年限的要求,比如某高校教工2017年10月31日晋级中级,2年后具备评副高的资格。一般高校或者科研机构,都会对参评副高的业绩做一个时间限制,即在2017年10月31日至2019年10月1日之间的业绩可用来参评副高。发表SCI论文的作者必须提供论文检索证明,这个时候接收函或者是论文见刊是没用的。

SCI论文见刊以后,WOS需要6-8周的时间来收录该论文。未被WOS收录的论文是不能提供SCI检索报告的。SCI论文检索报告,也可以检索你的论文的引用记录,可以区分自引和他引。

图2 检索报告样式

这里我需要重点提示大家,网页可查到的所谓见刊的SCI论文(还未被WOS收录),上面标注的论文发表日期信息一般和检索报告上面的发表日期,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者抱怨,自己见刊的SCI论文发表日期是8月31日,但是检索报告出来的日期是10月1日,业绩限制的截止日期是9月31日,这篇论文就不能用来参评职称了。

还有一种情况,自己的论文是1月份见刊的,但是到了5月份了,我去开检索报告,图书馆的老师仍然告诉我,未能检索到。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解决办法呢。下一期我将给大家讲一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写在最后:我国科研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基础科研工作者,正确理性看待SCI论文发表。

作者简介:大朋,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从事胃肠病学方面研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871-1254892.html

上一篇:Discovery vs. Development:从诺奖看论文首发权的重要性
下一篇:女导师送给焦虑中前行的研究生们的一封信
收藏 IP: 112.80.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