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20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屡爆惊雷。先后有2位免疫学院士大咖被质疑造假,随后又数次被Elisabeth Bik揭露中国学术界可能存在的“论文工厂”。进入7月份,加州教授付实名举报中科院明星学者Cell文章造假,随后又有自媒体质疑新科某校校长工程院院士收取“礼物论文”署名权。近日又冒出“天才昆明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的事件。
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得应接不暇,也着实为中国科学界着急。且不说国家已经就学术不端的界定和处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规,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
但是还是有些人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触犯底线。好在国家正式出台了学术出版界的首个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该标准已于2019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该国标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详细界定。更让小编诧异的是,原来小编以为只有论文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现在才知道论文的审稿专家和期刊编辑在论文评审和发表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真是让小编着实涨了见识。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份11页的国标吧。
最后,想跟科学网的朋友们探讨:任何署了自己名字的期刊论文,最好还是要认真研读一遍哦。否则今后一不小心当选了院士,每篇署名的文章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哦。在大数据时代,任何蛛丝马迹都会无限放大。不是未曝,时间未到。。。
(欢迎关注公众号ISE学术前沿了解更多学术干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