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新时代学术创新与发展的原动力 —— 论跨学科融合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已有 3998 次阅读 2020-4-20 18:56 |个人分类:期刊数据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BIOintegration, 学科融合

导读 ——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术领域还缺少什么?答案可能是“有效的融合”。

在社会信息化及精准诊疗的背景下,多学科融合是个热门的话题。然而,如何更好地认识它的价值,从而获得能够指导实际研究的启发,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近期,BIO Integration创刊号发表了名为“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的观点文章,从学科融合的“百家争鸣”,到多学科融合应对全球化危机,以及作为一名研究者该如何理性对待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BIO Integration的执行主编——Phei Er Saw教授在这篇文章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学科融合是指在各学科“存异”基础上进行“求同”(共同追求发展目标),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获得单一学科发展难以实现的突破。作者提出,在学术领域,多学科融合的意义来源于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及学科求突破的外在压力——无论是人类基因图谱的公布,还是2016年AlphaGo的“一战成名”,我们发现,一些重大的研究突破往往发生在不同学科的碰撞之间。而这种案例在生物医学领域比比皆是——如个体化医疗的实践有赖于临床医学与分子医学、计算机科学等的有机整合。Saw教授特别提出,“成功的多学科融合需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及评估,因此不应操之过急,尤其是疾病诊疗理论及技术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新的事物需要有新的管理体系,尽管这会花费很长的时间。”

尽管如此,文中还提到另一个“不同的声音”:基于劳动力成本、资金分配、时间消耗等缘故,研究者们担心多学科融合可能会在“短暂的兴奋”后以失望告终。多学科融合是否能够在实际中发挥作用?最近的全球性的卫生问题——COVID-19刚好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答。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在疾病的快速诊断、便捷检测及精准治疗方面,多学科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采用人工智能方法和组学技术分析COVID-19的自然宿主;通过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统计学和IT工程等各领域的融合,开发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诊断系统”等。多学科融合打破了单一学科存在的思想禁锢,产生了科学创新,为科研及其成果的临床应用、进而解决重大临床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类知识和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早期的“整体化”到近代的“专业化”,再到现代的“综合化”的过程。在当代学科发展进程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等领域,均体现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及融合创新。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高度重视、推进学科融合发展,积极倡导医、理、工、文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结合,涉及各类跨学科计划、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8年新增“人工智能”和“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两个领域代码,而从近年来的国自然立项情况来看,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科研项目更容易获得国自然基金委的青睐。可以说,多学科融合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从当下的多学科融合发展现况来看,如何正确理解并付诸实践,仍然是学术领域的一个崭新话题。

引用方式:

Phei Er Saw, Shanping Jiang.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BIO Integration. 2020; 1(1): 1-4. DOI: 10.15212/bioi-2020-0005

作者简介

Phei Er Saw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Executive Editor of BIO Integration

通讯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江山平。

全文链接,请点击:

https://bio-integration.org/the-significance-of-interdisciplinary/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871-1229306.html

上一篇:收到审稿意见后不要束之高阁 —— 作者应如何回复评审报告
下一篇:“掠夺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获得很少或零引用
收藏 IP: 112.80.59.*| 热度|

1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