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zhi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zhilong

博文

文学作品的理学超脱(范洪义作)

已有 1726 次阅读 2021-4-17 07: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学作品的理学超脱

范洪义

    物理之为学也,随在可致于用,不择时、不择地、即学即赏即行,间尝取其有趣者,随笔记录。 有诗为证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杜甫想着在"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理解物理学的美并揭示自然规律是何等的快乐,而浮名只会碍事绊身。 杜甫的另一首诗《小至》也谈到了用物理方法测示气候: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是冬至前一日。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节气到来时,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上,因冬至一阳生,阳气舒展故,所以诗的3-4句是讲: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写出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气息。
    这种用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观测第六管灰动,来测示气候,应冬至节的物理方法很聪明,联想到古人用琴弦的松紧或炭的轻重来预示空气湿度的方法,觉得古人的智慧胜于今人多矣。他们往往会从多个角度来提出物理问题。

物理学家细推物理虽趣舍万殊,快然自足,然胡不为长期所之生倦?皆赖其闲情有所寄而不谐于俗。
    清代大学问家袁宏道曾写道:"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故有以弈为寄,有以色为寄,有以技为寄,有以文为寄。⋅⋅⋅大抵世上无难为之事,只胡乱做将去,自有水到渠成日子。"

此言对做其它事情也许言之有理,但对学物理是不能"胡乱做将去"的。
    然而,日常生活中尽管处处有物理规律支配,但日常的用语却无需完全科学地进行表述,更不必对文学作品有此要求。。
    爱因斯坦与物理学家玻恩一家很熟悉。有一次,玻恩夫人问爱因斯坦:你是否相信任何事情都能完全科学地进行表述?爱因斯坦回答:但那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把一首贝多芬的交响曲描述为波的压力的变化,这样的描述是没有意义的。

    鉴于此,尽管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人的思考要理性,但文学作品有时是可以超脱物理学常识的。金庸的武侠小说便是例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5349-1282386.html

上一篇:物理难学在何? (范洪义作)
下一篇:《数学物理》还是《物理数学》? (范洪义作)
收藏 IP: 58.216.183.*| 热度|

3 尤明庆 任飞羽 童调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