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志龙
古文优劣再辨(范洪义作)
2020-11-1 19:12
阅读:2168

古文优劣再辨

范洪义

      前几天,我写了《古文优劣新辨》,有读者请我举例论证我的观点,即以具体文章说明古文的长处。此议很好,我这里奉献上宋代林景熙(1242—1310)的《蜃说》,以飨之。

      此文通过对海市蜃楼的描写,抒写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前面极写海市蜃楼的诡异虚幻,正是为了衬托后面所说的历史沧桑、人事无常。文章前后照应,语言连珠、简洁生动。

      联想到他若能活着看见地震、泥石流的灾情,一定会给予比起当代名作家更精彩生动的描述,无论是咏物还是抒情。

      蜃说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余骇而出,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余。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列如崒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笔谈》记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余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白话译文较好的有:(请读者比较,读古文舒服还是读白话文舒服)

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的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
       庚寅春末,我在海滨躲避敌寇侵扰。一天吃午饭时,家中仆人跑来报告一件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觉得非常惊异。”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陈家主人派遣仆人邀请我。到了海边,我和陈姓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浩渺大海中,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叠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有如一座人口多、面积广大的城市,几十万幢房屋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紧靠着,其中有佛寺、道观、山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分别在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边的饰物很分明,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站着像人的,有散去像兽的,有的像飘扬的旌旗和瓮盎之类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黄昏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景象在哪里呢?大海还是一如往常。沈括在梦溪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往往像这样,我因此才相信。
      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高耸入云的宫殿楼台不计其数!时运一去,朝代更换,这些宫殿楼阁都被荡成焦土,化为尘埃,这也是一种蜃楼吧。想到这些,哪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

      一篇古文可以被不少人译为白话文,尽管水平有上下之分,但不可逆,能将一段白话文以古文形式写出来则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因为白话文意境太蒼白了,且不说平仄等。就拿上面一段白话文来说吧,译者将古文的:而海自若也:译为大海还是一如往常,失去了大海悠然自得,若幻若实的意境。再读读当代自诩为文化旗手所写的古文,就知道什么叫心手不一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万志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5349-125665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