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2013-17期 读者之声

已有 2375 次阅读 2013-7-14 00:49 |个人分类:栏目:读者之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读者

实验室生物写真

     不觉中工作已近1年,研究工作逐渐在进展,但感觉有些缓慢。一方面可能和单位的性质有关,毕竟现在的单位更注重的是各项监测技术在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可能和基础条件有关,目前可用的生物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更是少之又少,更多是以理化指标的监测为主。因此,工作以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以生物监测实验室建设为重点,以转化应用适合目前环境监测需求的生物监测技术为目标来开展自己的工作。和之前在科学院1年发好几篇paper比起来进度是有些慢,但在慢下来的同时也让我看清楚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

     在实验室建设的辛劳之中,实验室里养的各种水生物种为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闲暇之余,记录它们的成长成了我的一大乐事,不过大多是同事拍的,我只负责养好。有云:“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压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突然觉得,做试验也有些自娱自乐的意味。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金小伟

我要感恩

     感恩有时候很容易,有时候很难,其实感恩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用生命去经历的。每个人都有感恩的事情,虽然事情可能很不同,我也不例外,不妨与大家分享一部分。

     为着能拿到国外的博士学位,我感恩,感谢几年中导师对我帮助和指引,感谢妻子对我的鼓励和照料,感谢父母和亲友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但我同时也为着我经历了7年读博生涯而感恩,因为这让我放下了过去的骄傲,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道路,让我知道坚持和忍耐的功效,更让我看到这样的经历在很多时候能鼓励别人。

     为着即将成为一位新爸爸,我感恩,感谢妻子10多年与我不离不弃,感情愈加深厚,如今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感谢父母的鼓励和理解,也感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仁们的关心和厚爱,真是一块福地,使我回国1年就实现了10多年的愿望。但我同时也为着我和妻子所经历的2007年在加拿大那次刻骨铭心的流产而感恩,因为这让我理解了磨难的意义,更让我们在之后能去鼓励、安慰和帮助很多有相同遭遇的好友们。

     为着即将成功的973项目,我感恩,感谢新疆305办公室,支持我们的老院士们和众多老师们毫无保留,呕心沥血的帮助和奉献,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去冲刺973,更不会有成功的可能;我也感谢我家人对我的照料和支持,即使是我妻子身怀六甲,也照样大力支持。我深知,如果项目成功,那“功劳”绝大部分都是支持我的老院士们,老师们和我的家人们的。但我也为去年冲刺973失败而感恩,因为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向着973首席科学家更加迈进了一步。

     我不会只感恩晴天和蓝天白云,我同样会感恩阴天和雷电交加;我不会只感恩欢歌笑语,我同样会感恩伤心落泪;我不会只感恩事事如意,我同样会感恩挫折困境。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陈华勇

那些年,我们一起

呆过的图​书馆

     在工作最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倒是更想着做点闲的什么,然后再奋力做正事。这些闲的什么,比如翻翻照片,看看电影,或者只是坐在那儿想点什么。当我翻看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Noble Library拍的照片的时候,脑子里冒出一句话:那些年,我们一起呆过的图书馆。

     其实任何事物或想法都是有联系的。我前天写过一篇博文,提到美国一个针对中学生老师的调查,显示数字时代的网络工具已经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习惯。比如,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使用图书馆。所以,看到这张照片,就忍不住多想想图书馆。这张照片,我很喜欢,图书馆的布局和那种向上又闲适的氛围。

     图书馆留给很多人最初的印象,应该有一种敬畏感。反正我每次去图书馆,都有种神圣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个上进青年。但其实回头来看,每个图书馆给你留下的记忆,可能还是你看的那些书给你的记忆。很多图书馆的功能并非仅有图书。记得大学的图书馆5层还是7层每个周末用电视放电影录像(说实话,我几乎从没去过),还有一层可以制作拷贝磁带,好像是2块钱一盘,为了学英语,我当时貌似也录了不少。

     我记忆里的大学时期的图书馆,跟一些科普书有关。当读到《伊甸园之河》(理查德·道金斯1995年出版)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真有意思。生命进化的历程就是一条基因之河;从那个非洲母亲开始,一条线粒体之河就流淌在她的人类后代们的身体里。说实话,当时我还并不知道理查德·道金斯那么有名,也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提起过这个名字。还有罗伯特·温伯格所著的《细胞叛逆者》,这本书延伸了我对癌症的认识,让我当时觉得以后要研究癌症,细胞生物学也成了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些书当时我看的应该是早期版本。前些天在迈阿密机场买了一本杰拉德·戴蒙德的《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大约500页的一本大部头,还不知道我是否有空能看完。虽然只看了前面一部分,但毫无疑问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另一个让我想念的图书馆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简称“院图”),也叫国家科学图书馆,就在中关村体育场边北面。在动物研究所没有搬家前,我经常去那儿,复印资料,借书,看文献。院图每层南头的阅读区摆放着很宽大的桌子,有厚重感,可以随意摆放你需要的书。2层到4层好像每层都提供舒服的沙发,拿本期刊翻翻,还可以小眯一下。在院图浏览那些期刊告诉我一件事儿,就是如果你想在某个不错的刊物发表论文,一定要常浏览它,熟悉它的风格,看多了,你也就可以发了。院图2层还有个自习区,专门供很多准备考研的学生上自习。很多人一个水杯,一堆材料,一待一天。院图,或许也能给人以激励。

     当你想念什么的时候,一定是你不能常得到的时候。图书馆和图书,对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即使对我们大多数不那么年轻的人,也许到了需要想念的时候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黄晓磊

(责任编辑   王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707869.html

上一篇:一桩环境悲剧的多重线索
下一篇:博士生的成功之道(16)
收藏 IP: 123.122.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