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新人类”:困境中的未来

已有 3080 次阅读 2013-6-16 13:24 |个人分类:栏目:书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新人类

文/张懿红,王卫英

      科幻作品不仅是一个民族科学精神风貌在文学上的投影,而且是人类想象力的盛宴。构成科幻小说魅力的元素,诸如精彩的故事、宏阔的视野、高迈的思想、瑰丽的想象、丰腴的人性等,可从王晋康“新人类”系列科幻小说中得到体会。

     “新人类”系列由基因技术起步,遥想人类作为自诩的地球“主人”、宇宙中一种智慧生命,在过度追逐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如何将自身推向道德、良知甚至生存的绝境。由此,小说提出一个问题:科技文明对自然法则的利用是不是一种僭越?如果科技文明最终无法对抗自然法则,一次超新星爆发就可能导致人类物种的灭亡,那么,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又有何必要?

     在“新人类”系列中,这些思考伴随着基因技术变革人类的几个发展方向(或不同阶段)渐趋深入。从《豹人》中的基因嵌接重组,《癌人》中的体细胞克隆,到《类人》中的人造生命和电脑上帝——超级智慧体,再到《海人》中经过智力提升、适应海洋生活的“新人类”——海豚人,跟随小说的情节叙事,读者将踏上一条光怪陆离、气象万千的想象之路。

     想象的第1站是基因改良。《豹人》中的谢教授将猎豹基因嵌入人体胚细胞,创造了“豹人”,使之既获得猎豹的强健肌肉和快速奔跑能力,又具有猎豹的残暴野性,从而沦为肉欲的奴隶、嗜血的暴徒。同时,对科学研究的痴迷、执着与激进,也造就了谢教授这种丧失人伦亲情的科学怪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都被科技新发现推向人性沦丧的绝境。

     想象的第2站是克隆人。《癌人》中,想象将细胞核移植与癌细胞“海拉细胞”结合,克隆出永生者“癌人”。然而这一突破进一步腐蚀人性与道德,不仅使“癌人”沦为被追猎的器官供应者、人类社会的异类,还导致其人性扭曲,形成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海拉细胞”的克隆,充分暴露了克隆人在技术、伦理、道德、哲学、社会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弊端。

     想象的第3站是人造人。在《类人》中,这项技术的成功及其产业化导致比奴隶社会更加黑暗的等级制度。“类人”的非人化造成大量人间悲剧,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残酷本质,凸显科技文明与道德理想的悖谬。小说中另一重要的科幻想象——电脑联网产生的“超级智慧体”则成为反制人类的“电脑上帝”,是又一种技术异化现象。

     想象的第4站是《海人》,以超新星爆发导致地球灾变来考验人类科技文明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中最后一对地球人分道扬镳,女地球人创造了“海豚人”和“不追求做最强者”的“海豚人”-“海人”社会。其有关末日后人类的科幻想象是老子式的,“海豚人”和“海人”优势互补、和谐共处的世界是一个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绝圣弃智、绝巧弃利的社会,这意味着对人类科技文明的全盘否定和毅然摈弃。

     “新人类”系列关于未来人类的想象超前而又自洽,以大气磅礴而逻辑缜密的想象描绘萌芽中的未来,并通过法庭辩论、会议发言、当面对质等思想交锋的形式,让不同人物传达不同声音,留下富有张力的思考空间。本系列小说体现了超绝的想象力与思想力,给人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新鲜感和启迪感。

     成功的科幻小说必须具备可读性。“新人类”系列的各部都以悬念设置和情节结构的精巧,矛盾冲突的紧张与合理,人物性格的丰满,背景描写的真实,以及贯穿在科幻大视野中的民族风格,保证了其文学性、可读性。

     4部长篇均融合了侦探小说的悬疑、推理、惊险等要素。案件,秘密,寻找真相的记者、警察、间谍、推理小说家,逃亡与追杀,阴谋与爱情,背叛与复仇,这些侦探悬疑元素的运用增强了“新人类”系列的可读性。作者往往在开头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然后引导读者跟随情节发展抽丝剥茧,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类人》在开头3节中铺开3条似乎互不相干的线索:一是“类人”工厂创建者何不疑在众目睽睽之下偷出1名“类人”婴儿;二是自然人齐洪德刚与“类人”任王雅君的爱情悲剧;三是科学家司马林达的离奇自杀。随着故事逐步展开,3条线索交错融合,几股力量的交锋推动情节发展,疑惑一一揭开,结局水落石出。

     “新人类”系列科幻小说的矛盾冲突紧张激烈又合乎逻辑,能够吸引读者去思考相关科幻主题。比如《豹人》中田歌、谢豹飞的浪漫爱情被谢豹飞无法控制的野性肉欲毁灭,造成2人同时殒命的爱情悲剧;《海人》中女先祖与男先祖的思想分野使昔日恋人变成敌人,最后竟不惜以诡计暗害对方;《癌人》中海拉与政府的对抗不断升级,直至演化为2个世界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

     作者笔力雄健,刻画人物寥寥数笔,但个性鲜明,即使只出现一两次的次要人物也很出彩,比如《癌人》中睿智圆融的民政局局长老赫,《类人》中热情淳朴的放蜂人张树林。作者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的丰满,笔下人物不是思想观念的传声筒,而是充满人性光彩、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艺术形象。《癌人》描写了“癌人”海拉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遭到绑架、被切除肾脏之后的阴冷怀疑,逃亡之后的反社会心理,层次分明地勾勒出海拉人格形成的特殊演变过程。

     科幻小说多悬空设想,容易导致生活实感不足,但“新人类”系列科幻小说给人以扎实的现实感,不仅能将生活细节融入科幻想象,还能够在想象中构建细节真实感。前者如《类人》中何不疑对伏牛山中童年生活的回忆,后者如《海人》中对海洋世界和海洋动物生活的精彩描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民族性。“新人类”系列科幻小说放眼世界,但其浓郁的中国风令人倍感亲切。这不仅体现在小说中那些具有中国背景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关中国地域风景和生活场景的生动描绘,还体现在中国文化、中国式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浸润,比如《海人》中的老子思想、覃良笛撰写的半文言“圣禁令”。对科幻小说民族风格的用心经营,是王晋康对中国科幻小说、世界科幻小说的独特贡献。

(责任编辑   陈广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699989.html

上一篇:创生新型木质基复合材料实现低质材的高值利用
下一篇:2013-15期 读者之声
收藏 IP: 123.122.1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