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2012-2829读者之声

已有 2320 次阅读 2012-10-26 15:46 |个人分类:栏目:读者之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读者

一年级硕士一篇SCI、一篇核心被接受的培养心得


      今天心情挺好——我带的第一个研究生去年投的两篇文章均被接受。一个刚入门一年的硕士生,一年时间内完成两篇论文,已经很不容易,何况均被核心期刊采用。借此及时总结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其一,永远鼓励表扬学生。我的学生按照“传统思想”,“出身”并不是很高贵,来自非211也非985高校,但她拼的是刻苦:能够以我们院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北师大,确实不容易。可能由于本科阶段的锻炼不够,她一开始做汇报的时候漏洞百出,让人看上去很马虎,报告上的错别字很多,成果里面还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某个1km的网格里面人口有“几十万”。说实话,很多时候真想批评她,但我确实无法把批评的话说出来,因为她太努力了,所有的工作都非常及时地完成。也许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批评过她,没有打击她的自信,她才能够坚持下来,在一年级上学期就一边上课,一边完成了第一篇SCI文章。
      其二,及时沟通。作为学生,是来学习的,所有的专业常识都在学习和积累阶段。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在她那里也许就是很难的了。我自己也经常抱怨,我一天能完成的事,为啥她辛苦折腾了一周还没搞定?其实这很正常,所有科研工作者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和她进行沟通,很小的问题也要积极地帮助她解决。很多技术工作,只要她熟练了,以后就会很快了,但是熟练的过程需要一个老师作为拐杖,而不是简单说教。
      其三,放低身价和学生做朋友。我和学生从来就是什么都聊,从来没把自己当作老师。所谓的“师道尊严”在我这里都可以放下。我带了4年的一个本科班,其间经常能和90后的孩子们聊到一起。那个本科班也拿到了“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诸多荣誉,已经顺利毕业。其实只有和学生做朋友,才能保证及时、积极地沟通。
      其四,研究方向明确。对于刚入门的新生,入门时的一大忌就是给出过于庞大的研究方向。好比把一个人丢到大海中央,让他学游泳,90%的概率会被淹死。还不如让其在游泳池里面先学会怎么游泳,然后再自己游到大海里面。所以我的安排是先给一个具体的、非常小的方向,使其很快能够入门,了解科研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并且这个方向要很快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使其在入门的时候找到乐趣。现在我正在想第二个研究生的入门研究方向及具体问题。
      最后要说的是,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他们需要的是伯乐。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讲师   叶爱中

 关于文献调研的一些经验——读《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有感


      我是一名2010级博士研究生,在紧张的学习和文献调研过程中,对于如何做好文献调研工作,心中有了大致的把握,积累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2010年下半年开学不久,我就找到自己的导师讨论课题的事情。很幸运,我对自己将要研究的课题有极大的兴趣,这决定我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当中。课题定好之后,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了解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课题所涉及内容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的研究现状,这也是为自己将要做哪些工作打下基础。我的导师在《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一文中对我们讲过,“有了文献工作扎实的基础,就有了对课题的清楚了解,就有了追赶课题最高水平的明确目标,就可以掌握开展研究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手段”。可见,文献调研是我们在以后的科研当中所要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步迈的是否“踏实”将影响整个科研过程。
      在我们索取和使用信息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也就是资料的可靠性,我们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上,其次才是一些网络资料。我在做文献调研的时候,首先是从本课题组所发表的学术文章入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了解到一些与我课题相关的同行,对于国外有哪些科研机构,主要是哪些科学家、学者,国内有哪些研究所、课题组、老师和同学在研究相关工作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他们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给了我很大帮助。阅读完他们的文章之后有选择地收集每一篇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这也是一些重要文献的来源。对于一些文献我们在网上是下不到的,这时就很有必要去图书馆和一些专门的检索机构去获得。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可能从数据库中下载了一大堆文献,而且打印出来一些,但是这些文献可能会出现被“束之高阁”的现象。这次查的文献还没有阅读完,又再一次下载了很多文献。这样一来,没有阅读的文献越来越多,很可能会遗漏比较重要的、对我们的课题真正有帮助的文献。漏掉一篇重要论文可能意味着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多花半个月的时间。我每次检索完文献之后,就会抽时间、挤时间将这些文献看完,然后给每篇文献做上标记(表示重要程度),以便以后有目的地进行翻读。非常重要的文献就需要打印出来反复研读,在读这些文章的同时,将自己当时的疑问和一些新的想法记录在文章的空白处。我们不能把文献调研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文献收集的层面上,而是要有“速战速决”的行动。
      经过多次的文献检索,就算是很有用的文献在我们手中也已经积累了很多,如果不进行管理的话,它们就会变成乱七八糟一大推。这时,采用管理工具是很有用的。我经常用的软件有EndNote和NoteExpress。每阅读一篇文献之后,我就在管理软件中对这篇文献进行整理,包括信息的输入、分类、格式整理、主要内容叙述和对文章的评价等内容。这些工作的任务量还是很大的,在刚开始的时候要花很多时间。不过只要坚持下来,它的优点就慢慢体现出来了。如果我们做的记录够详细的话,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完成对以前所看文献的“复习”,毫无疑问,这样的“复习”方式会节省很多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在我们以后发表学术论文和写大论文的时候,也不用为参考文献的格式和顺序等问题烦恼。
——北京理工大学军事化学博士研究生 吕军军
(责任编辑   秦政,张杰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626387.html

上一篇:开一门课叫《健康》
下一篇: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28)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