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英美科普奖项对我国的启示

已有 4945 次阅读 2012-3-21 14:51 |个人分类: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师, 美国, 如何, 领域, 青少年

文/党伟龙,刘 萱
      随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及科学传播学科的建立、壮大,如何完善该领域的有效激励制度已提上日程。英美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它们设立的一系列用来激励和保障科学传播的奖项,类型多样,涵盖面广,对我国科普奖励颇具借鉴意义。
1   英美科普奖项概况
      英美的科普(科学传播)奖项按性质大致可分4类:
      1) 科普图书奖。
      如英国皇家学会的“温顿科学图书奖”(Royal Society Winton Prize for Science Books)、美国科学促进会“优秀科学图书奖”(SB&F Prizes for Excellence in Science Books)、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优秀青少年科普图书奖”(Outstanding Science Trade Books for Students K-12)、美国大学优等生联谊会“科学图书奖”(Phi Beta Kappa Science Book Award)等。
      2) 科学新闻(报道)奖。
      如英国科学作家协会的“科学作家奖”(Science Writers' Awards)、美国科学作家协会的“社会之科学新闻奖”(Science in Society Journalism Awards)、美国科学促进会“卡弗里科学新闻奖”(Kavli Science Journalism Awards)等。
      3) 纪念奖。
      为纪念某位著名的科学传播人士而设。如皇家学会“迈克尔·法拉第奖”(Michael Faraday Prize)为纪念热心科普活动的著名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而设;洛克菲勒大学“刘易斯·托马斯科学写作奖”(Lewis Thomas Prize for Writing about Science);有“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美誉的卡尔萨根最受敬重,至少有三个奖项纪念他: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Carl Sagan Medal)、美国科学学会主席团理事会“卡尔·萨根公众理解科学奖”(Carl Sagan Award for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民间科教组织Wonderfest之“卡尔·萨根科普奖”(Carl Sagan Priz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4) 综合类科学传播奖。
      如英国生物学会“科学传播奖”(Society of Biology Science Communication Awards)、美国科学促进会“公众参与科学奖”(Award for 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公共服务奖”(National Science Board Public Service Award)、美国物理联合会“科学传播奖”(Science Communication Award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等。比较特别的是,还有一些奖项专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从事科学传播活动,如皇家学会“科恩奖”(Kohn Award)、美国科学促进会“事业起步公众参与科学奖”(Early Career Award for 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等。
2   英美科普奖项的特点与启示
      1) 民间奖项远多于官方奖项。
      由授予方来看,极少有政府部门或官方机构,绝大多是民间性质的学术共同体、科教组织或慈善基金会等;从奖项的资金来源看,也多为私人捐赠。
      2) 奖励的长效机制。
      由持续时间来看,上述提到的奖项大多每年颁发,已持续一二十年,更有的逾半个世纪之久。已建立起较为公正、规范的一整套运作模式,只要资助方不发生大的变故,奖励即可一直延续下去,不会“人亡政息”,随个人意志而转移。
      3) 奖励类型和标准多元化。
      上述奖项,以地域而言,或局部地区性,或全国性,或国际性,大小不一。以“实惠”而言,或仅为荣誉证书、奖章,或发放一定数额现金,或报销差旅费,或资助科普经费等,形式多样。以评奖标准而言,重视文学创作,也鼓励社会活动;重视整体贡献,也突出独特的优秀作品;重视德高望重的前辈,也不忘事业刚起步的青年;重视个人,也涵盖团体;重视单一媒介和传统媒介,也向多媒体和新媒体(网络)开放。
      4) 奖项设置顺应网络时代。
      具体表现有二:其一,奖励对象涵盖了网络新闻、博客、播客(podcast)、在线视频等。其二,为奖项设立专门网站和网页,将评奖宗旨、标准、历史、往届获奖者等详细信息在网络上公布,既体现公开透明之意,也为有意参选该奖者提供参考,还能扩大该奖品牌的宣传力度。
3   建议
      我国目前的科普奖如“高士其科普奖”、“梁希科普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远不如英美。因此,参考英美现状,建议我国在科普奖项的设置上:首先,要增加奖项数量,在领域和地域上逐渐提高覆盖度,如按学科分别设立航天科普奖、医学科普奖;按媒介分别设立图书奖、新闻报道奖、广播影视奖;按地域设立地方性科普奖等。其次,提高现有奖项质量与份量,如增加奖金额度,扩大奖励范围,加强品牌宣传等。再次,鼓励民间组织、私人基金会的参与,降低民间组织的注册门槛,鼓励私人科学基金会设立科普奖。最后,还要使奖项运作公正公开透明化,建立长效机制,如公开评审,明晰程序,建立专门的网站或网页,历届评奖信息向公众开放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550173.html

上一篇:月球,平静之下或藏暗涌
下一篇: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