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xingsh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xingshan

博文

开辟旅游新天地——地质旅游 精选

已有 7829 次阅读 2020-12-22 14: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开辟旅游新天地——地质旅游

地质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之后的第三类旅游,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尚未充分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我国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潜力极其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应抢夺先机,积极创新,引领世界旅游新潮流。

1. 什么是地质旅游?

在此,将地质旅游定义为“观察和探寻地质现象、讲述地质故事的旅游”。通过地质旅游,可以亲近大自然、关注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并从大自然中探寻真知与灵感,使身心和科学素养得到升华。地质旅游特别适合孩子们,在游玩中得到多方面训练。

地质旅游的活动可分为两类:认知型和探索型。

认知型地质旅游就是观看奇妙的地质现象,享受地质之美,聆听动人的地质故事,让身心彻底放松。

探索型地质旅游就是旅游者自己发现新现象,探究其成因,训练敏锐的科学眼睛(即发现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分析解惑能力等等。

2. 地质旅游现状与瓶颈

我国多地早就建立了一些国家级、省部级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提法虽然早就有了,但名不符实,其本质仍然是观光旅游,基本没有地质味或地质味很淡。在这些地质公园中,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懂,非地质专业的旅游人员基本获得不了多少地质知识。就像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而且应该是建设最完善的之一,然而,去旅游的非地质人员极少,因为有些地质现象虽然立了石碑,但其介绍既简单又枯燥,丝毫提不起旅游者的兴趣。整个公园没有一条主线将不同地质现象串联起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知识普遍碎片化。国家级地质公园尚如此,更何况其他地质公园。

笔者认为,目前导致地质旅游不景气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地质故事。就像没有历史知识的人游故宫,会感到索然无味;反之,会兴趣盎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仙”、这“龙”就是精彩的地质故事。精彩的地质故事,需要地质工作者的深入研究才能挖掘出来。

3. 解决途径

要让地质旅游热起来、被重视起来,可采取如下举措:

1)讲好地质故事。要对地质公园的地质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进行细致描述和成因机理分析,编写通俗、生动、精彩、能激发兴趣的高水平地质导游书,总结出一条或几条主线,把不同地质现象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地质故事。地质公园应具备认知功能和探索功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

2)地质公园要有主题。可在全国建立不同的主题地质公园,例如冰川公园、沙漠公园、岩溶公园、火山公园、古河流公园、古湖泊公园、古海洋公园、古三角洲公园、沉积构造公园、硅化木公园、恐龙等化石公园、岩浆侵入公园、变质岩公园、褶皱--断层公园或综合地质公园等等等等。

3)成立专门的地质旅游公司,培训或聘请专门的地质导游。这还可创造大量地质专业的工作岗位,帮助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每个地质现象可设一个二维码,一扫,立刻出现动画和讲解。

4)重视宣传报道。从国家到地方,经常进行各个层级、各种形式的媒体宣传,扩大知名度。

4. 地质旅游的意义

办好地质旅游,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例如:

1)能带来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

地质旅游可以变废为宝,可给地方政府和民众带来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如解决就业)。以前,旅游资源仅限于山清水秀的地方,而地质旅游则可使荒山秃岭变为金山银山,成为度假旅游的好去处。不止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属于旅游资源,每座山,每道岭,每条河,甚至每条沟,只要讲出精彩的地质故事,都可成为旅游资源。只要装上地质的眼睛,遍地是黄金,处处是资源。

目前,很多地方显然没有开发地质旅游的概念。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修路时开挖出来了很多好的地质剖面和地质现象。但当地政府部门为了道路安全、防止落石,在开挖出的地质剖面上涂抹上了水泥、砌上了石头或铺上了铁丝网,把出露的地层遮盖起来了。殊不知,这相当于埋没了景点,埋没了资源,埋没了摇钱树。其实,哪怕只有路边一个地质景点,只要有地质故事,都可使游客驻足或慕名前来。只要有人气,就不愁财气。即使没有门票收入,游客在当地的吃住行也会带来间接效益。

2)促进科学发现,提高民众科学素养

通过地质旅游,可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让人们更加关注和热爱大自然,提高民众科学素养、促进科学发现。

自然界包罗万象,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巨大知识宝库。人类很多知识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或受启发而总结、创造的,如飞机的发明、仿生学、“沧海桑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提出等等。道德经里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应该就是观察到自然界的“削高补凹”(如削平高山填补大海)现象总结出来的。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无穷无尽,只要细心观察,总能有所发现。以笔者为例,考察江西鄱阳湖三角洲的时候,在三角洲分流河道中发现了两类以前从未报道的新型砂体:汊口滩和并口滩(金振奎等,2014,沉积学报;金振奎等,2017Journal of Paleogeography),并发现了从上游到下游分流河道的弯曲度、宽度、深度、沉积物粒度和厚度等等多个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地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其中的油气分布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金振奎等,2014,沉积学报);通过现代三角洲观察,发现了传统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三角洲前缘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金振奎等,2011,新疆石油地质;金振奎等,2014,古地理学报);最近,在天津蓟县元古宇中新发现了冰碛岩(金振奎等,天津冀州区元古宇地层与沉积考察指导书,石油工业出版社),等等。

具备一定地质知识的人再到风景胜地,就不只关注青山绿水,还会关注路边的石头、地貌的特征、地层中的地质现象,会思考其形成机理,并与家人和朋友辩论,不仅多了很多话题,也给旅游增添了许多乐趣。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会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地质公园可以成为孩子们探索地质奥秘之地,成为天然实验室,让孩子们自主去观察、发现现象,解释现象。能将户外活动、身心锻炼与知识探索完美结合于一体的,地质旅游当属首选。


以上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1.金振奎 金明 贾若溪. 《科研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主要内容:为什么要会写论文、科技论文、综述论文、社科类论文、课题申请书、口头汇报、评审意见、投标书、写作技巧 等等。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29658329179.html

 

2.金振奎、朱小二、王金艺、王昕尧、任奕霖、王凌等. 天津冀州区元古宇地层与沉积考察指导书(中英对照,46万字). 石油工业出版社,2020(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13031562.html

 

3.金振奎等. 沉积地质学(约100万字). 即将于2021年出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6496-1263660.html

上一篇:地质学该在大中小学普及吗?
下一篇:戴口罩是我国对世界抗击新冠疫情做出的重要贡献
收藏 IP: 125.33.160.*| 热度|

16 陈有鑑 杨正瓴 杜学领 苏德辰 黄永义 杨顺华 吕洪波 尤明庆 朱志敏 康建 史晓雷 晏成和 王从彦 郑秀娟 崔锦华 张利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