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xingsh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xingshan

博文

论“培养重心前置”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 精选

已有 9196 次阅读 2017-12-9 11: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培养重心前置”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


当下,我国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双一流”了。据说对42所双流大学的建设经费预算已经出炉了:清华大学233.35亿元,北京大学193亿元,超过百亿的高校还有4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少的云南大学也有13.91亿元。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可谓不大。

但本人认为,这种投入多少有点错位,过于重视末端教育(即大学),而忽视了始端教育(学前+小学)。这种做法是一条代价高昂、效率不高的人才培养之路。为什么呢?且听分解:

“双一流”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要出一流人才,创一流科研。笔者认为,一流人才是根本,因为有一流人才,才可能有一流科研。培养一流人才最高效、最省钱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要找到这种最佳途径,首先要了解一个人发育成长的规律。

我国有古语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过30不学艺”。这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对一个人成才规律的经验总结。吾深以为然。一个人在17岁左右就成年了,发育就基本定型了。

据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对很多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智力在4岁前获得50%,在47岁间获得30%,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

因此,17岁前属于“可塑期”,或者称“定型期”,其中7岁前的可塑性最大,属于塑造的“黄金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可塑性急剧下降。成年后虽然还有可塑性,但要小得多了。

俗话说“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内因即遗传基因,外因即后天改造。后天改造的效果,当属“定型期”,尤其是“黄金年龄段”。

因此可以说,“定型期”的教育,尤其是“黄金年龄段”的教育,决定了一个人成年后的品行,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效果最佳。

打几个比喻:一颗小树弯了,只要及时矫正,仍能长成竖直的参天大树;但如果等到小树长大了,这个弯就再也矫不过来了。正所谓“纠小树易,矫大树难”。杂技演员的腰很柔软,好像没有骨头,可以随意折叠,这都是从小练就的;但成年后,就再也不可能练到那个柔软度了。老虎小的时候可以驯服,大了以后就不可能了。很多疾病早期可以治愈,晚期就没救了。

这些例子都想说明:人在小的时候,可随意塑造,像一张白纸。但随着年龄增长,教育改造越来越难。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与小时候的教育有关。“有什么样的家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家教”就是学前儿童受到的、来自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熏陶。

因此,笔者认为:学前和小学教育实际上比大学教育还重要。

但现实是:学前和小学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大学到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水平是依次降低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对孩子影响极大。然而在这个最重要、最关键的成长阶段配置的却是教育水平最低的教师,学前教育更没有纳入9年或12年的义务教育,这就是现状。这些老师没有从事过科学研究,自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只会教教识字、唱歌、跳舞。这种现状源自我们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幼儿园和小学教授的知识简单,自然也不需高水平教师,宰鸡焉需牛刀?大材岂能小用?没有意识到创新性思维和各种能力才是教育的核心,没有意识到教育有黄金年龄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幼。有鉴于此,笔者建议推行“培养重心前置”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指将培养人才的重心由末端(大学)转移至始端(学前+小学),转移至“人才定型期”,尤其是“黄金七年”,加大对学前和小学教育的投入和师资建设。

“培养重心前置”的教育模式,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一条高效的人才培养捷径既然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自然应重视最高效的黄金年龄段的教育。

建议采取如下举措:

(1)应高度重视学前和小学教育,尤其在师资和教材建设上加大投入。目前国家培养大学生的成本远远高于儿童。对幼儿园和小学,是否也应有个“双一流”计划呢?

2)组织精兵强将编写一套能够开发智力、培养科学素养、儿童又感兴趣的读物或教材。

(3)给幼儿园、小学配备高水平教师,最好是研究生毕业,并大幅提高待遇,让人们愿意当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应是科学研究经验丰富的教授。至少,每所幼儿园和小学有1名或几名训练有素的老师,专门培养创新思维和各种能力,尤其培养孩子爱提问的兴趣。爱提问就说明爱思考,会发现问题。

(4)可返聘退休高级知识分子当顾问,他们既有带学生的经验,又有带孩子的经验,是宝贵财富,应充分利用。

5)加强幼儿园、小学教师的培训。对没有条件配备高水平教师的地方,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培训,教授他们培养孩子的方法。国家应重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培养,而不是过于重视高校的建设。

6)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家长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应注意什么,教导孩子什么。

7)充分发挥电视和网络传播的作用。在电视和网络上,应传播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实例;多播放对培养孩子做人和科学素质的动画片。现在电视上播放了很多无用甚至起坏作用的节目,浪费宝贵的播放时间。应在黄金时间段,播放关于孩子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节目。

8)制定好高考这根指挥棒,因为一切都跟着指挥棒走。高考考题完全可以不以书本知识为主,而以各种能力考查为主,例如,给学生一堆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观点,写出一篇科技论文;高考也不一定3天,可以更长。总之,积极改进高考方式和内容,注重考核各种能力而不是死的书本知识。

(9)自己的孩子自己带,谁带像谁,尤其3岁前。很多年轻父母,生完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或保姆,自己忙于工作,这是严重失误,对孩子严重不负责任。殊不知,挺过2-3年,就会一劳永逸。7岁前,尤其是3岁前,是“投资”见效最快、最大的时期。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培养好,长大后即使付出100倍,都不一定见效。孩子为什么“隔辈亲”?因为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带孩子的人,对孩子各种品行、习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极大。

(10)为了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可给年轻妈妈们放2-3年的养育假,以解孩子培养后顾之忧。“问题孩子”的产生与小时候良好教育缺失有关。减少问题孩子,能给社会节约大量资源和成本。让年轻妈妈们工作产生的效益高呢?还是把孩子培养好产生的价值大?这个账要会算。

总之,只要抓好关键成长期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强国是教育出来的,弱国也是教育出来的”。习主席讲过,“少年强,则国强” !

我国的教育制度,50-70年代学前苏联,后来学欧美。如果我们的教育要领先世界,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应积极创新,争取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把中国人的创新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中国人民是勤奋的,如果创新能力再强大起来,将如虎添翼。到那时,我中华民族必独步全球,世界将真的要向我们学习了。

       参考文献

[1] 金振奎. 中国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哪里? 科学网,2017.12.6;微博教育,2017.12.8,头条

[2] 金振奎. 什么时候,读中国的大学能成为一种荣耀?! 中国石油大学报,2017.3.22;  微博教育,2017.3.27,头条,阅读量已超13万; 中国高等教育报,2017.5.4,头条;  科学网,2017.10.11;等等

[3]金振奎 金明 贾若溪. 高等教育模式探索—培养研究型本科生:必要性与措施. 石油教育,2017, 第1期

[4]金振奎 王晓卫. 高等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第S2期

[5]金振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办学特点及启示. 石油教育,2012,第6期

[6]金明. 香港高校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北京教育(高教), 2011,第10期

[7]金振奎. 科学研究该以什么为导向? 科学网,2017.10.11; 中国科学报,2017.11.3; 求是网,2017.11.4

声明:本文与参考文献第一篇内容有不少相似之处,单独成文,是为了突出“培养重心前置”教育模式。本文的观点不一定对,抛砖引玉,供教育工作者争论和决策者参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6496-1088883.html

上一篇:中国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哪里?
下一篇:大学里该不该推行通识教育?
收藏 IP: 111.196.208.*| 热度|

13 黄永义 徐耀 王鹏 范会勇 冯大诚 刘新宇 李方和 张骥 晏成和 崔锦华 聂广 dulizhi95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