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奎
一根指挥棒,胜过万语千言
2017-11-10 12:52
阅读:4450

                      一根指挥棒,胜过万语千言

上世纪70年代,我在农村上小学。每到冬天,教室里都要生炉子。那个时候,班里的积极分子为了成为生炉子的人,一个比一个起得早。我抢了几次都因稍晚一步而没有成功,就埋怨父母没有更早叫醒我。终于有一次,我第一个到了教室,把炉子生好了,那时,天边还挂着月亮。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争先恐后地做好事,并非自己的思想觉悟有多高,只不过是为了老师的一句表扬而已。

很多人都熟悉一首儿歌:小朋友捡到一分钱,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几岁的小孩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政治觉悟,能驱使他这么做的,也不过是一句表扬而已。

“表扬”的力量为什么这么大?——因为表扬就是指挥棒,指到哪儿,打到哪儿。

当下,世人无不感叹:自私的人太多,甘于奉献的人太少。媒体也经常批评某些人,为了私利而不惜牺牲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其实,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人性就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公无私的人注定是少数。

难道社会没救了吗?不是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考核”这个指挥棒。只要能让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都一致,做到“三位一体”,那么自私就是好的,对集体就是有利的,对国家就是有利的,就应该鼓励自私。

“三位一体”可能吗?完全可能。小学生主动生炉子就是一个实例。他生炉子是为了得到表扬,是自私的,但他的这种自私却让集体受了益。小朋友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为了得到表扬,是自私的,但他的这种行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上常常抱怨大学老师自私自利,一心扑在科研上,顾不上教学这项本职工作。那是因为职称评定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效果。

很多人常常抱怨大学校长自私自利,只关注自己的“政绩”——大学排名,明明知道大学的第一任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也不重视教学,损害了国家利益。那时因为对高校的评价注重科研指标,而非教学指标。

至于中小学教育,问题更多。我们天天喊素质教学,可永远停留在了口头上,因为高考这个指挥棒中没有素质的内容。很多地方的小学,强行要求学校早放学,可一放学,家长立刻带着学生转移到了收费的补习班,真不如不进行这样的“素质”教育。还有,社会上把“素质”理解偏了,认为就是学习琴棋书画等才艺。大量事实证明,琴棋书画等业余才艺对孩子成才无任何作用或微乎其微,如果孩子有那些方面的业余爱好,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强迫孩子学习,就会得不偿失。其实最应重视的是思想品德和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品德和能力才是成才的关键、成功的关键。高考改革以及中小学教学改革不应由中小学老师和师范大学老师主导,而应由科研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社会经验丰富的社会学家等主导,他们都是“过来人”,因为中学老师只了解“中间产品”,科学家和社会学家才了解“终端产品”,才知道最终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知道该如何培养。当然,中小学老师和师范老师可以参与这些改革。

对于科研,社会意见同样很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没有产出很多重大科技成果,没有诞生多少著名科学家,我国的科技水平仍然落后。这是因为科研评价的指挥棒出了问题。科研是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但评价时却没有采用衡量有用的指标,而是用论文、奖项等形式上的东西,还美其名曰:好定量评价。可是,论文多是无用的,因为“有用的,多保密;发表的,多无用”。我国在国际期刊(不含国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经连续9年排世界第2位,但科技水平显然与此不相称。“发表了世界级论文,做出了世界级学问,却解决不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此等等,这些都是指挥棒错误的结果,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让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导致内耗。这些指挥棒都没有能够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没有能够成功地实现三位一体。

其实,让指挥棒做到三位一体并不难,只要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调整到国家利益轨道上即可。例如,教师的职称晋升多考虑教学效果,高校的评价多考虑人才培养质量,就行了。

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指挥棒。但目前很多单位、部门在制定指挥棒时,却不认真,不严谨,不周全,怕麻烦,制定的考核体系采用的指标少,过于简单,过于片面。这势必导致畸形发展。

   其实,应该在制定考核体系方面下大力气,应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高手往往在民间。制定出完美的考核体系,可以一劳永逸,就可以让个人、集体、国家形成合力,产生共振,在同一条正确的高速路上奔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金振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6496-108465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