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rong07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rong0718

博文

慢慢读唐诗之天地寂寥广川闲 精选

已有 5709 次阅读 2017-11-29 11:44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唐诗


慢慢读唐诗之天地寂寥广川闲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王维《登河北城楼作》

百度百科上讲,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这个时候诗人常居于终南山,每天以山水为乐,诗人某次登上附近的城楼,看到远处有山有水,近处人民安居乐业,心有所感,写下来这首感怀词。

开元年间的王维,还是很年轻吧,然而评论者常讲的王维诗中的“静”与“空”之禅境,已然极为鲜明。

因为是在城楼上居高远眺,诗人视线所及,皆是远景与全景: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人家村落居于陡峭山岩之上——有水井处常有人家,有水井处也常有村落,故以“井邑”代指人家村落,虽然这个居于陡峭山岩之上的村落,多半是不能开凿水井的,但借此词来用一用也未尝不可;

供来往客人歇足的山间亭子,时隐时没于缥缈浮动的云雾之间——这样的客亭,直至八十年代初期,笔者老家(湘南某地)的乡间,仍然可以见到,土砖建造,无门无窗,不过遮风挡雨,可以歇脚,亭子的附近,也总有比较大一点的村子,按当地老人的说法,亭子附近的村子风水往往不错,容易出人才,究其缘由,也许是因为地处交通要道附近,经济状况可能比较好,与外界交流也比较多的缘故?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在高高的城楼上,远望太阳慢慢地落下去,远望青翠山色渐渐转为苍黛,倒映于波光潋滟的水色之中。如此空旷辽远,如此安宁静谧。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静谧景象,百年之前应当如此,百年之后也当如此,仿佛天荒地老,与世长存。当此之时,诗人是否会感受到人身的渺小、人生的短暂?是否会感受到一代代诗人面对须臾吾生、无穷长江时共同的哀悯与敬畏?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视线既然已经转向“极浦”,很自然便会关注到岸边的那一点孤火,有火处便有人家,水上人家,只是一叶孤舟,暮色苍茫中的这一点星火孤舟,使得暮色更见苍茫甚至于苍凉。然而,江上那伴随三三两两的渔船一道归家的飞鸟,很快又为这静寂到苍凉的画面平添了一点活泼的生机、一种家常的温暖。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暮色渐深,天地渐寂,在寂静之中,愈见寥阔空旷,身外似无一物,心内也别无杂念,只随着那缓缓流动的河水,自在舒展,悠闲而去。

由身外远景而及心内近境,心境与远境,至此已为一体。

当此之时,难免让人想到那个著名的“心动幡动”的禅宗公案。诗人此时所见所感,是心境之闲,还是广川之闲?

不过也或许是心随幡动,心随水动。

笔者住在七楼,楼前有几棵不知名的大树,被周边的高楼包围在中间。正当窗前的那株,高约三四层楼吧,每年春夏时节,都会长满翠黄色的新叶又或者是花枝?枝叶繁茂,婆娑如盖。武汉的春末夏初时候常常有不大不小的风,每当风起,在楼上看着树随风动,满枝摇曳,总有心旌也随之摇动的感觉。

王维诗中的“静”与“空”,很多时候,其实是用“动”、用生机来凸显的。首联未写云雾之动,然而实际上,山间云雾,总会被山风吹拂飘动;日落是缓慢的动,波光是细碎的动,火光是微微的跳动,渔舟与夕鸟是归家心切的活泼生动。

又或者,王维诗中的“静”与“空”,其实是为了凸显那一点“动”,那一点生机?

正如有了那寂静寥阔的天地暮色为底,广川之闲,心境之闲,才如墨色中一点白,万红中一点绿,突来眼底,直入人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45606-1087410.html

上一篇:《慢慢读唐诗》系列的体例说明
下一篇:慢慢读唐诗之和天才作朋友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12 王继华 吴炬 鲍海飞 董全 黄永义 史晓雷 贺玖成 侯沉 康建 徐耀 钟炳 张国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