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i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ngwang

博文

[转载]如何制作履历?

已有 2418 次阅读 2019-6-13 10:2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我的人生一大遗憾就是我没法成为别人。

一Woody Allen


1 何谓履历,履历何用


商业界常用的是简历(resume) ,学术界常用的是履历( Curricula Vitae,CV) 。简历和履历的目的都在于提供某人的职业背景信息,但二者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一定差异。


履历用于展示某人的所有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下图给出了一位研究生的履历。尽管该履历纯属虚构,但其中提供的各部分信息都很常见地址和其他联系方式、教育经历、荣誉、研究经历、教学经历、出版物、其他职业相关的经历。


履历有很多用途在提交毕业论文的时候都要提交履历,求职时更是普遍要求履历,申请基金时通常也要附上履历,申请终身职位时要提供履历,年度考核时也要履历;如果得到某个奖项的提名,被提名人有时也要向评委提交履历。但是千万不要像某位不擅社交的年轻科学家那样,在约会别人的时候都出示自己的履历。


如果希望在产业界寻求一个职位,通常准备的是简历而非履历。对刚刚开始职业生涯者而言,简历和履历几乎相同。不过,简历通常要在一开始就注名求职目标,并且要详细注明求职人曾经担任的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履历可长达好几页,简历一般不超过一两页,所以简历中的信息通常要高度浓缩。许多网站、图书和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都提供撰写简历方面的指导,也提供简历模板。如果要准备简历的话,求职人可以考虑使用这些现有资源。


image001.jpg

虚构的研究生的履历


2 履历中写什么、不写什么


有时在准备履历的时候,人们会被清楚告知应该在履历里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和使用哪种格式。比如,有些大学对所有教师的履历有统一要求;同样, 一些基金组织也会明确要求基金申请人的履历中应包含哪些信息。各学科和各机构要求的履历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所以在着手撰写自己的履历前,最好参考同一学科或同一机构中他人的履历,即使在写好履历后也最好请他人过目并提出意见。


在履历中的出版物部分要列出已发表的文章,也要列出在重要会议上所做的推介。在列出已发表的文章时,采用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参见第 15 章).就像所属研究领域中的知名期刊所采用的参考文献格式一样。如果某篇论文已被录用但尚未发表出来,就对该论文注明"in press" (出版中) 。如果某篇论文已投稿,但尚未被录用,或者如果某篇论文尚在筹备中,就不要把这篇论文列在出版物部分,但是可以在履历的研究经历部分提及该论文所做的研究工作。


履历要紧紧围绕个人的职业经历。一般在履历中不要提及私人信息,如生日、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爱好等,也不要在履历中提及任何其他的私密信息,以防止为他人误用或盗用。


如果觉得在履历的某个部分没什么好提及的,就删除那个部分。不要幼稚地在履历中给出"所得奖励"( Honors)部分,然后在下面写"无"(None) 。


3 其他一些建议


履历通常部采用逆时间顺序,也就是在履历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投照时间上由近到远的顺序来排列各项内容。当然也有一些简历是使用顺时间(即按照时间上由远到近的顺序来排列各项内容) 。不管是使用哪一种顺序,在同一份履历中要保持使用同一种时间顺序。


履历中除给出个人姓和名外,还可以在括弧里给出别名。如果除了母语中的名字外,还有一个英文名,也可以在括弧里给出该英文名。如果姓名很难让读者正确判断出履历人的性别以致读者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履历人的时候,可以在履历中注明性别,或是在姓名前加括弧并在其中注明是" Mr. "还是" Ms. " 。当然如果履历人有博士头衔,完全可以在姓前加上中性的"Dr." 。


为方便他人在看到履历后同履历人联系,最好在履历中留下比较长期的联系方式。比如,学生的居住地址很可能会变动,所以在履历中最好给出一个长期的联系地址(比如父母的住址)或是给出相对固定的电子邮件地址或手机号码。


如果履历中有意思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括弧中给出简单注释。比如,在履历中可以这样写" Huth Award(for excellence in scientific writing)"或" Johnson Club(astronomy interest group )" 。


还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用途制作不同的履历。如果想在研究室或教学机构工作,可以制作一份突出研究经历的履历和另一份突出教学经历的履历。


经常更新履历,这样在需要使用履历的时候可以拿出最新的履历。当然不要忘了检查履历以去除任何错误。


4 求职信


求职的时候不光要准备履历,还要准备求职信。在求职信里,求职人可以进一步介绍自己,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沟通技巧。通常求职信的长度为一页,绝对不要超过两页。


尽最在求职信里称呼收信人的姓名。收信人的姓名拼写一定要正确。如果不确定收信人是男是女,或者如果不确定收信人是否有博士头衔,就应该用全名来称呼收信人(比如"Dear Leslie Jones")而不要用类似"Dear Mr. lones" 这样的敬称。如果无法得知收信人的姓名,就可以使用"To Whom It May Concern"或者更有针对性的" Dear Selection Committee" 。在没有确信收信人是男士前,不要贸然使用"Dear Sir" ,正式信件中在称呼之后一般都是用冒号而不是逗号。


求职信开头要明确指出申请的职位。不要使用类似"The opening in your department"这样的模糊字眼,以免求职人误投了不合适的职位。还要在求职信开头注明求职人的资历。比如,可以说"Asa recent recipient of a Ph.D.  in molecular ABCology from XYZ Universitiy , I wish to apply for the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DEF research that was announced in Science last week. ”求职信的中间段落要详细给出求职人应聘该职位所具备的能力。可以使用让收信人参见履历的方式来介绍求职人的各项能力( "As noted in the accompanying curriculum vitae , …)要指出这些能力如何达到该职位的招聘要求。这样,求职人可以在求职信中对履历中的要点进行详细说明,也可以总结履历中列举的研究工作,还可以总结自己已掌握的专业技能,或是详述自己作为教学助理期间的工作内容。


在求职信中不要提及薪酬。一旦雇主表示扉佣意向,求职人才把薪酬问题提出来与雇主讨论。


求职倍的结尾要充满自信,但不能显得自负。不要使用论断性的字句,如“Thus I am the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assistant professorship in molecular ABCology. I I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an interview."合适的说法是:“ Thus , I believe that my background qualitifes me well for the assistant professorhip in ABCology.I 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terview."


5 撰写个人陈述


有些申请还需要申请人提交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比如申请入学或申请奖学金的时候,申请人就要提交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是描述与所申请的职位或基金紧密相关的职业发展历程的一篇短文。个人陈述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个人陈述的第一段通常是概述,总结申请人目前的兴趣和主要的相关活动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第一段还可以简要提及与所申请职位或基金相关的过往经历,以证明这个申请决定的合理性。


如果申请人的过往经历不同寻常(比如,以前从事其他的职业,或者接受教育较晚),申请人在个人陈述里就要对此做出解释。


不要让别人在看完申请材料后还心存疑虑。如果在个人陈述中提及申请人本人所克服的困难,要使用积极而非辩护式的语言,要向阅读履历的人证明自己能用成熟而又睿智的方式看待问题。


个人陈述要写得充满自信,但是不能显得自大。撰写个人陈述时要遵从写作的基本原则,要用事实打动读者。比如,如果要在个人陈述中展示自己的领导才能,就可以描述自己曾担任过的领导职位,特别突出最重要的领导职位,提及自己在领导才能方而获得过的奖项。不要像一位申请"住家医生"一职的申请人那样来撰写个人陈述"First,I have great bedside manner. . . Second , I have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s... Third , and most importantly , I have a humble spirit."


个人陈述中尽量避免提及与所申请职位或基金不相关的个人信息。特别不要提及个人的政治或宗教信仰,否则,既可能开罪那些与申请人政治或宗教信仰不同的人,又可能有损申请人的专业形象。


最后,要运用本书中给出的写作原则,组织好个人陈述中的语言。那些审阅申请人的申请信、履历或个人陈述的人都很忙,所以申请人就有必要讲清楚自己的背景如何,自己的现状如何,自己有什么计划,等等。这样,申请人也就有更多机会得到审阅人的认同和考虑。


本文节选自《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第六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78873-1184732.html

上一篇:[转载]如何与编辑打交道?
下一篇:[转载]如何撰写基金申请书与项目进度报告?
收藏 IP: 124.202.20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