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杂感 | 沉默、反射与“抹布”

已有 1376 次阅读 2021-7-5 12:11 |个人分类:大学观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注: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标题是新拟的,原标题“沉默的博弈”]

.

刚想到一个问题:全世界每人每天说多少话?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何谓沉默?

* * *

有个名词叫做 “发声”,更多的时候是指 “书面文字” 层面的表达。显然,一个人坐在家里对着空气说话,不能算作 “发声” —— 除非录音并对外发布。另外,哑剧中没有人说话,而是通过各种行为和动作进行表达,因此也不能算作 “沉默”。

.

所以 “沉默” 应该是指不对部分或全部人群释放信息,处于 “信息对外封闭” 的状态。我有一个观察:沉默可以产生一种 “反射” 效应。应对沉默的最佳策略是:不要多想。因为,不管你想什么或怎么想,都是单方面的 —— 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 —— 就像照镜子那样。

.

沉默的数学模型是:乘以零。这意味着,沉默不仅是信息对外封闭,也屏蔽 “找过来” 的信息。这种情形可以形象地称之为 “默盾”,即沉默之盾,有防御的意味。在某些场景中,沉默也意味着不合作,比如受审或竞争。在彼此对立的关系中,无论你提供什么信息,都可能引起受攻的局面。一般而言,沉默给人以 “静止” 的印象。但在某些情况下,沉默也能形成攻击,谓之“默弹”,类似于不理会。不响应和不理会都表现为沉默,但意念上有很大的分别。

.

很长时间以来,好像扮演了一个发声者的角色。这样会在人群中凸显出来,吸收一部分注意力。很多时候,感觉自己象一块 “抹布”,吸收了人群中的消极情绪。比如,有时会出现令人不适的情况,但碍于信息不对称 (共识效应),多数人只能干瞪眼。此时有人跳出来批一番,会起到确认的效果,进而产生疏解效应。

.

最近退出了几个企业微信群,也关掉了自己的一个。几年以来,好些同事的头脑中充斥着我的声音,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对着一群人发言总是安全的,但也面临 “时间漏洞” 的问题。关掉自己的声音,回归安静,存储时间。这本身也是一种实验。


-----------

善良是一切智慧的基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5774-1294143.html

上一篇:杂感 | 粉笔头、告老师状和"零蛋"
下一篇:学习笔记拾遗:"世界"的观点
收藏 IP: 223.11.177.*| 热度|

8 陆仲绩 李学宽 杜占池 刘炜 杨正瓴 宁利中 朱晓刚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