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菲文笔记 | 特辑:大三学生写的学习体验摘录 (三)

已有 2665 次阅读 2021-5-31 13:43 |个人分类:师生园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按:本学期 (大三下) "专业外语" 课程引入菲奖论文学习,主要是围绕一个技术定理及证明展开讲解,并在作业环节推行"誊抄学习法",帮助熟悉内容。以下是学生提交的课程体验摘录 (第三集)。第一集 第二集 第四集]

刚开学第一节课后作业收到全英(文)论文,说实话,内心很崩溃,不知道该如何去看这篇论文。又因为论文涉及专业术语,也不能用翻译器翻译...学习这种文章,本人真的很头疼。其实,老师的讲课方式还是很有意思的,将数学与国际象棋结合,是之前从来没有老师用过的讲课方式,还是挺有趣的...通过学习这门课,对数学其实有了更深层的感受。数学里的定理是在循环(序)渐进中得到的,它的得出也是前辈们用尽毕生精力钻研出来的。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温度,它不是冰冷的公式与符号,(而)是有些人的毕生。也因此,不会再对文章(全英)那么排斥,在之后的抄写中会从原来一开始的只是应付作业,到后面会去想要自己翻译一下,去了解他(它)的内容,也更是从论文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过程其实本身都是枯燥的,如果自己再对所学的东西有所排除(斥),那这个过程只会更加无聊...与其痛苦的(地)应付,不如快乐的(地)加入。—— 高赛


通过学习菲奖论文,让我很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对研究要深入、彻底(地)了解其内涵。哪怕有一点点小问题也要自己搞清楚。在最开始学习时,由于论文的难度过高,令我一时间十分迷茫。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从容,并对论文的内容越来越理解...体会到了一个定理中所包含的内容之巨大...收获了很多,知道了许多数学知识如何用英语表达,知道了许多的专业名词... —— 郝一嬛


在这一学期的专业外语课程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老师自己写的菲文笔记,每次抄写的过程中,都是对自己认知的升华。密密麻麻的英文也在不断质疑着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看得出这篇论文的形成过程也一定没那么容易,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对待,努力向优秀的人学习。—— 韩雪娇


通过学习这篇论文,我体会到了数学的深奥,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艰难,懂得了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并且也明白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取舍,结合自己的能力,对学习作(做)一些规划,才能让学习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杨淑姿


...经过大概十节课的学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是否能看懂这篇文章,而是学到了如何去看懂、去理解这种文章的方法。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事物去代替、解释文章中那些不懂的地方。—— 刘涛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见识了菲奖论文(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属于比较奇特的经历吧。然后在一次次重复地抄写中,试着去体会、感悟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以及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道理。—— 马成昊


...我对此菲奖论文的体会即为逐渐理解该论文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尝试(于)未学习的部分(似然仍过于艰辛)...一些形象的比喻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定理的理解,更让我明白,适当将抽象问题具象化有助于我们学习。—— 王潇


菲奖论文无疑是精品,能读到大师级人物写的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荣幸。或许这由符号组成的论文将为我的学习之路开启新的篇章。—— 焦赛亚


我对这次菲奖论文的收获很多。我明白了一个定理从产生到证明需要付出多久努力,也明白了要想读懂全球最顶尖的材料需要付出多久努力,更是明白了自己和顶尖人的差距。我想能真正读懂这篇论文的人也十分优秀吧。—— 李珊


此材料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见识到了数学界顶级人才的风采,及知识的部分扩充,使我受益良多。—— 樊静


...这个奖的含金量很高,因此论文的难度也很大,从开学到现在也一直学习这个论文,平时课下也在抄写,但是对于论文的理解也是很懵懂,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钻研和思考。—— 石婕


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了解数学不一定非要从基础开始,我们可以先看一些比较著名的论文、名著...体会到无论哪一门课程都需要用心、认真地自己思考,自己动手... 我相信熟能生巧,学思并用,最终一定会有成果。—— 卢颖茹


很期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学习这篇论文,虽然不能够完全读懂它,但是可以尽可能的(地)去理解它。这样一篇论文,即使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丁点内容,对我都是受益终身的。—— 苏俊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5774-1289034.html

上一篇:菲文笔记 | 特辑:大三学生写的学习体验摘录 (二)
下一篇:菲文笔记 | 特辑:大三学生写的学习体验摘录 (四)
收藏 IP: 223.11.178.*| 热度|

5 李宏翰 张鹰 李学宽 晏成和 陆仲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