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痛失慈父,点点滴滴忆心头

已有 4879 次阅读 2020-4-14 02:13 |个人分类:人生旅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高丕风

 

照片,与父母在一起

照片,父亲留下的两本地图册

照片,睹“书”思人

照片,高关中作品44本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0/4/12

上个星期六,4月4日,正好是清明节,我像往常一样,每周与父亲通话一次。从视频里看父亲气色精神还不错。我们聊了德国的疫情,父亲说读了我在科学网发的两篇博客,一篇是《非洲岛国科摩罗》,另一篇是《海明威在古巴》,很感兴趣,还读完了我的新书稿《奥地利瑞士及周边游》,谈了感想,说这两个都是小国,但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华美,还出了很多人才,如音乐家等等。我告诉老父亲,还有一本新书稿《世界岛国巡礼》,刚写完,再顺稿、加工一下,下周视频后,给他发过去,让老爸审阅。

通完话,我就忙起来,补充了印尼五大岛的介绍,又把整个书稿通读修订了一遍,一直忙到星期五,才全部杀青,这样周六与父亲视频就可以发稿了。这时已到下午四点,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小睡一会。只见妻子匆匆过来,说西安家里微信呼叫好几遍,出大事了,我接过手机,侄儿告诉我,爷爷,也就是我的老父亲,刚刚去世了。我的脑袋轰地一下子,这怎么可能,简直无法承受,说好明天视频,没想到父亲这么快就离我们而去。

本来想睡一会,现在睡意全无,一下子六神无主。脑子里全是父亲的音容风貌。我已经年届七旬,过了嚎啕大哭的年龄,但心里就像刀割,就像流血,恍恍惚惚,辗转反复,彻夜难眠。

早上起来,就是星期六,又到了视频的时候了,不过物是人非,西安父母家里,弟妹们已为老父亲搭起灵堂,黑框白花。我安慰母亲节哀,多保重身体。弟妹们告诉了父亲去世的详细情况。

本来星期四父亲还好,妹妹带着外甥来给老人请安,大家相见甚欢,父亲谈吐反应一切正常。星期五,4月10日,正是欧洲复活节前的受难日(Karfreitag,亦称圣周五),早晨8点父亲起床跌倒,一下昏迷过去,家人赶紧打电话叫救护车送往医院,诊断是心梗加脑梗,抢救了一天,父亲都未能醒过来,晚上8点,老人家停止了呼吸。

噩耗传来,令我们全家万分悲痛。其实细想一下,父亲已是九旬高龄,身体各器官也都已衰竭,这一次没能挺过去。但也没有遭受更多的病痛,就平静地走了。

目前尚在抗疫期间,德国新冠病毒肆虐,全德各地封城,国际航班完全停飞。我也无法赶回西安,为父亲送行。而西安也尚未完全解除防疫措施。不能举行追悼会。

非常时期,非常措施。我们全家商量给父亲写个悼词,在家里灵堂前举行祭奠悼念,由我执笔,大家讨论修改,力求贴切,表达我们的思念:

 

悼词

2020年4月10日晚8点,我们敬爱的父亲,高丕风,因病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离我们而去,终年91岁。

1929年8月15日,父亲生于山西保德县大塔村,从小勤奋学习,考入解放区晋绥边区二中,1946年参加革命,1949年春奉调南下,参加支援大西北干部大队,长途跋涉2500里,来到陕西关中。先后在咸阳专署财政科,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人民建设银行和陕西省物价局担任领导工作。

父亲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了祖国。他积极参加了陕西省财经、建行和物价工作,经历并目睹了祖国特别是陕西省由落后走向现代化,由贫穷走向小康的巨大变化。

父亲的一生,可以说是平凡又精彩。他经历了中国从“古”代的窑洞、油灯到现代的高速公路、高铁和电脑的变化,国家从弱到强的变化。他像每一个刻苦勤劳的中国人一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父亲为人正派,工作认真负责,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作风朴实,在同事中口碑很好。生活中,艰苦朴素,时时刻刻,不忘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精神特别好,不断接受新事物。表现出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安息吧!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下面是草就的两副挽联:

解放战争南下三千里,财厅建行物价局,为陕西发展忘我尽全力,

安享晚年寿高九十一,言传身教育后辈,看华夏腾飞安息无憾意。

痛失慈父,音容风貌现眼前,

悼念家严,谆谆教导记心间。

4月12日(星期日)父亲生前所在的单位,派来大巴车送家属去殡仪馆告别。殡仪馆位于长安,全家老小,依次入内向父亲告别,遗体火化,丧事顺利结束。但我们对父亲的怀念才刚刚开始,回顾父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言传身教,犹在眼前。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我写作的促进

父亲一生生活朴素,一件中山服就穿了十几年。但他从不忘学习。即使到了九旬高龄,父亲仍然坚持一边吸氧,一边读书看报,天天看电视新闻。经常阅读有关抗战历史的书籍,订阅《西安晚报》、《参考消息》、《金秋》等杂志。令人惊奇的是他还订阅了《航空知识》和《舰船知识》这样的军事科普刊物。说起我国空军海军的发展,他如数家珍,知道中国造C919大飞机,知道西飞公司制造大型运输机运20,知道我国的新型轰炸机轰6K,知道发动机是中国发展航空工业的关键。他还关心中国航母的发展,关心钓鱼岛和南海局势。他从抗战的经历,坚信发展国防是硬道理,祖国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卫国家。直到去世的前一天,还读报,上电脑看文章。父亲每看一篇文章,很快就能抓住要点,理出头绪,总结出来。这跟多年来担任领导工作的锻炼是很有关系的。

小时候对父亲的记忆,就是工作忙,晚饭后还要去单位加班。回来吃饭,一定带着报纸,《陕西日报》和《参考消息》,手头总是放着两本地图册,一本《中国分省地图》,一本《最新世界分国精图》。遇到生疏的地名顺手就翻开地图册查一下。身教重于言传,耳濡目染,我也就喜欢读报纸看地图。那时家里藏书并不多,但是历史书有一些,记得有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东周列国志》等。父亲喜欢借书看,省财政厅里有图书室,时常借一些书回家翻阅。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喜欢上了史地和文学,阅读了很多课外书,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有一次,父亲从图书室借回一本中国历史地图册,反复翻阅。我也很喜欢,但这本书当时买不到,父亲就鼓励我自己用半透明的纸描画,把历代的疆域画了几十张,结果很多地名和历史沿革至今熟悉。父亲的言传身教,引导了我。多年来我醉心于搜集各种地图册,中外文的,各个国家的都有,不下百册。其中父亲给我的那两本50年代的地图册成了最有意义的纪念物。更有意思的是,我还为中国地图出版社所出版的15本国别地图册,如《德国地图册》《日本地图册》《印度地图册》《埃及地图册》等,撰写了文字说明。我怎么会为这些地图册写说明呢?这要从我的业余写作和父亲的帮助说起。

1987年我开始在德国工作,上班几个月后,工作熟悉了,一切走上正轨。这样的生活安定但又有些平淡。于是想到写作,选什么题目呢?我想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需要了解外部世界。自己喜欢史地,外语基础相当好,居住在德国,收集材料又方便,应该写一本关于德国情况的书。一方面有助于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德国社会,同时也为中德人民的相互了解做点贡献。于是决定写一本《今日汉堡》。汉堡是德国一个城市州(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解剖这只“麻雀”,来认识德国。

1991年我写出书稿《今日汉堡》,那时父亲刚退休,就成了我写书的后勤部长和参谋。联系排版、印刷、装订等许多具体工作都是老父亲不顾年迈体弱,跑东跑西,亲自操劳的。《今日汉堡》出版后,他仔细通读了全书,觉得这本书介绍了汉堡的方方面面,如市政发展、住宅建设、港口水运、地铁交通、高科技产业、外贸金融、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科教文化事业等,资料翔实、数字具体,从中可以看到欧美现代化城市所达到的水平,对我国同类城市寻找差距,确定发展目标很有参考价值。于是,他向上海外办和中国城市研究会等单位寄赠了一批书。这些单位收到赠书后,回信表达了深切的谢意。后来我在汉堡见到了上海派到友好城市汉堡市政府学习城市管理经验的同志,他们还特别提到父亲赠书这件事。多亏这些书使他们行前对汉堡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1995年在父亲的操持下,出版了我写的《德国州市概览》。后来当代世界出版社了我的《世界列国风土大观》丛书,11本一套,涵盖美英法德意日俄加澳等国。这一套书的出版,同样凝聚着父亲的心血。正是写过这套丛书之后,有了一些功底,我开始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合作,为15本国别地图册撰写了文字说明。

写作过程我所用的不少中文参考书,都是父亲不辞劳苦在西安各书店寻购并寄往德国的,特别是74卷一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一本寄一本,持续好几年,从来没缺过。他一直订阅《新华文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世界博览》、《环球》、《世界知识画报》、《百科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报刊荟萃》等杂志,每季度给我寄一次,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西安市中心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了这位老人,邮寄书刊免检放行。

我写的书,父亲都是第一位读者,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与我经常在QQ或微信视频电话上讨论。他早年担任领导时,工作报告、年度总结等常常都是亲自动笔,单位笔杆子写的东西他也要审阅修改,对写文章,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字不要花哨,一定要有内容,要有干货。文章条理要清晰,重点要突出。看完了要让读者有收获。这些教诲多年来一直指导着我的写作。

对书稿中的细节,他也很注意。就说写《我们自驾游中国》的时候,写到刘志丹牺牲在山西吕梁地区三交镇时,他读后马上告诉我,他当年从晋绥边区南下行军曾住过三交镇,没有听过这件事,让我仔细查一下,果然吕梁地区有两个三交镇,一个是父亲住过的,在临县,另一个是刘志丹牺牲的地方,在柳林县,两地相隔只有几十里,我赶紧在书稿中补充进去,避免了混淆不清的错误。去年冬他读了书稿《历代名人故地游》,告诉我,李时珍不仅写过《本草纲目》,而且写过《濒湖脉学》,顺口就背诵了几段,这是他三年困难时期生病自学中医的收获。于是我把这些内容补充进去。这本书今年年初出版,是父亲读过的最后一本书。

在父亲的支持鼓励下,多年来我笔耕不止,33年时间里,出版史地传记类作品共45本(包括15本地图册),总计710万字,父亲全都看过。还审阅了一本新书稿,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奥地利瑞士及周边游》,可惜父亲看不到此书的出版了。记得有首歌叫《十五的月亮》,歌词中说: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献给老父亲。

2011年我开始在文心网写博客,2012年又在新浪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前后发了七八百篇文章。2016年春节,经浙大一位教授推荐,我在科学网上开了博客,迄今发了462篇文章,我写博客首先是为老父亲看的,每周视频我们都要讨论,这对我是鞭策和督促,如果哪一周未写,如何向老爷子交代?所以每周至少要发两篇。无形中促进了我的写作。

去年秋冬之交,我回西安探亲,父亲与我促膝长谈,他深情地对我说:“你也是近70岁的人了,跑了100多个国家,可不少了,也写了很多文章,特别是游记,现在要静下心来,缩短战线,抓紧时间,把手头的书稿一本本整理出来,出一本是一本,办任何事,赶前不赶后。人生不要留下遗憾”。这些看法非常中肯,是父亲最后留给我的谆谆教导。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世界列国风土其余十几本写完出版,不辜负老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2375-1228216.html

上一篇:印尼五大岛
下一篇:霍普金斯大学所在地——巴尔的摩
收藏 IP: 77.10.87.*| 热度|

17 夏炎 刘光银 张勇 信忠保 郑永军 王汉森 杨正瓴 王安良 史晓雷 刘建彬 叶明 李剑超 杨顺楷 李振乾 张晓良 张士宏 史永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