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伦敦奥运会的技术金牌 精选
2012-8-16 19:05
阅读:7310
标签:技术, 记者, 奥运, 金牌

奥运结束了,各家都在盘点金牌的时候,看到了《日经BP社报道》的系列文章《伦敦奥运的技术金牌》:

()排球:无论什么场地都可固定: 日本金牌技术之一:网柱不挑地基完全固定

()篮球:让球吸在手上: 技术起源于丰田技术

()赛场顶棚:让赛场既便宜又美观: 日本太阳官司采取防老化措施

()营养饮料:高速补充身体之源氨基酸: 日本营养补充技术国际领先

()高速接驳车:七分钟到达奥运会场:日立的高速电车在各国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系列文章通俗易懂地详实解释了这些由日本官司为伦敦奥运会提供的各项新技术应用,图文并茂,科技含量很高,就是业内人士看了也很受启发,受益匪浅,而且记者的结语很有水平:

生产技术数字化之后,日本人擅长的磨合很难发挥威力了如何降低成本成为竞争重点,只要在人工费较高的日本制造,就无法与对手抗衡。各种说法都在讲述日本的技术劣势。制造业的经营环境一年比一年严峻,高龄化与后继乏人问题也开始显现。 但在支撑产品制造业基础的中小企业中,仍有很多积极开动脑筋和智慧,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继续发起挑战的厂商。日本技术不能被荒废。伦敦奥运会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这一点。(记者:张 勇祥、伊藤 正伦、白石 武志,《日经商务周刊》) "

再回头来看看国内各种媒体报道,不禁感慨万千,如果我们的记者也提高下水平,多写写这样的文章,少去搞些花边新闻,少报道周克华这类的恶性新闻,该有多好!向这几位记者致敬!

记得前天博客的头条是科学日报记者写科研项目开题喜欢组织仪式的博文,看来有良心的记者还是很多的,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记者能够开始思考下自己到底该写什么!

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也该想想,中国在奥运会上做了什么?不能总是生产运动服和红双喜球台吧?我们的科技在奥运会上到底有没有体现?为什么?我们是否也该沉下心来想想:如何赢得我们的技术金牌?!

相关专题:我看奥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海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9-60290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