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他曾两次与爱因斯坦谈笑风生,却是改变了一代文盲命运的人
2018-1-13 21:49
阅读:3174



微博上总是活跃着各种网红明星,但其实有一位年过百岁的老者引起过很多人的关注。


每天坚持读书写作,刷微博写博客,收获了一大批的粉丝。


但可惜的是,就在2017年1月13日他刚过完111岁生日,1月14日便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前半生毅然放弃华尔街高薪工作,一心一意想为国家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他后半生却禁不住当时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猛烈游说,半路出家走上语言学之路。


就这样,理科出身的经济学家摇身变成汉语改革先驱。

他被许多媒体誉为“现代汉语拼音之父”,但他却一再否认,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背后众多工作者中的一员而已。


可若是没有他大力推广的汉语拼音,恐怕就没有我们现代普及度极广的拼音输入法了。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一个贫穷破落的家庭。

他从小成绩优异,17岁时就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学,两年后又前往光华大学学习。


大学期间,他除了经济学还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基本上什么都懂一些,被别人亲切地称为”周百科“。


当然,此时这位”百科先生“'与“合肥四姐妹”的二姐张允和发生了一段爱情故事。



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当到了谈婚论嫁之时,门不当户不对的周有光退缩了,只得给张允和写信:“我很穷,恐怕没法给你幸福。”

张允和倒是乐观坚定:“幸福可是要靠自己去争取!”。


就这两句朴素的对话打消了彼此的所有顾虑,毕业后两人结为夫妻,相爱一生。


从16岁结识相伴到终身,百年婚恋成一段佳话


随后周有光带着妻子前往日本留学。

学成归国后的他不久就赶上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他又不得不带着全家四处逃亡。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他辗转到了美国,谋得了华尔街的高薪工作,才得以过上舒适与安稳的日子。

机缘巧合下,他还曾两次与爱因斯坦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访谈时周有光回忆与爱因斯坦的谈话内容


当1949年新中国一成立,他立马选择放弃一切回国搞经济建设。

正当他研究经济准备有所成就却不得不半途而废转而跨界研究语言。


因为那时与经济建设一同迫切的是,汉字拼音文字变革问题。

其实,自清末以来,汉字拼音化的呼声就此起彼伏。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一次次战败后我们幡然醒悟落后就要挨打,自然而然它是与教育程度是脱不了干系的。


他们发现西方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是会写,整个国民识字率很高。

回过头来审视我们几千年的汉字,它却是独立于语言之外,加上复杂的笔划,连有识之士不由发出“汉字至难”的慨叹。


卢戆章


直到1892年,语言学家卢戆章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

这本书记录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因此他被称为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


尽管他的“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广,但是一场“汉字拼音化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但几十年来,各种汉字拼音方案横空出世,从未有过统一的标准。


1932年出版的使用拉丁化新文字印刷的“大众报”


汉字笔画式的、拉丁字母式的、速记式的、甚至豆式的字母,各种稀奇古怪。制订者更是觉得自己的方案最佳,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时间,反倒是琳琅满目的汉字注音方式搞得人摸不着头脑。


尽管当时拉丁化新文字曾在部分地区广泛推行,甚至快赶上汉字了。许多农民学会之后,都能用它写信、读拼音。


可它最大的问题是没法解决同音词问题,人们总是靠上下文猜来猜去的,闹出了不少笑话。


赵元任


又比如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变读法较为全面,但相当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


就算当时得到国际认可的威妥玛式却连很多音都拼不准,实在是难以担起大任。


其中一种注音法,没学过的人根本无从下手


到了二三十年代,新中国至少80%以上的人是文盲。

要普及文化起码得先会读,可当时连最基础的发音都不能统一,又何从教起?


汉字改革已成为社会问题迫在眉睫,一些激进派甚至提倡废除汉字,直接用字母来拼写。


这个问题同样吸引着精通中、英、法、日四门语言的周有光注意。1954年,他还利用业余查阅资料撰写了一本《字母的故事》。



书中深入浅出地解释对拉丁字母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并积极提倡26个字母来标注汉语。

这受到了一些业界学者的重视,他也就被推荐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会议最终决定,就用这些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来标注拼音

在领导的挽留之下,周有光答应留在北京,加入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起草这个改革方案。


1958年起草的汉语拼音方案

在这个提议得到通过之后,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每日待在小房间里,用26个拉丁字母作为注音基础编写汉语拼音方案。


那时,读音“基欺希”需要选哪些字母与之对应;读音“知吃识”又是否能采用双字母标识,以及调号的形式及标注的位置等等,都是让人绞尽脑汁的难题。


只得一次次反复推敲、试验、分析,为现代汉语一个个汉字进行定形、定音、定序、定量。



除此之外,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收到了海内外三千余封群众来信,其中不乏质疑声和叫骂声,尤其害怕拉丁字母有一天会取代汉字。


周有光和其他委员会成员们,全部都一一回复来信,不厌其烦地解释汉字拉丁化的可行之处及其对汉字推广的作用。



就在一片质疑声中,1958年,汉字改革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那年九月开学季,它就走进了全国小学的课堂,成为了每一个小学生的必修课。


与此同时,全国扫盲工作也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就比如从来没念过书的农民伯伯花费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掌握汉语拼音,100个小时就能识字1500个。


在周的推广下,拼音电脑研究成功


起草了汉语拼音方案之后,他们还花了整整3年时间将它推向国际。

周有光也写了一系列关于汉字、拼音的书,解释汉语内在规律的书籍。


而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就是按照他的理论发明出来。从那时候开始,周有光就开始用打字机来写信、写文章。



之后,作为语言学家周有光还肩负起了向全世界推广汉语拼音的工作,直到85岁才离开工作岗位。


退休之后,原本可以直接安享天年的他却依旧笔耕不辍,更像是自己给自己换了个地方工作。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整日耗在只有9平米的房间里看书、读报、写文章。


82岁时,他就学习使用电脑打字;105岁,紧跟潮流,开始玩微博,发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拥有8万粉丝;100岁之后,他接连出版了十几部语言文学著作。



他曾说:“我从81岁开始,作为1岁,重新算起。”当到了111岁时,他又说:“我111岁了,等于1岁。”


走过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一生跨经济、语言、文化三个领域的他却依旧像个孩子,对这个世界持有无穷的好奇心。



尽管他的生命刻度永远停在了2017,但他如少年般的赤子之心却使我们汉字拼音高速便捷地传播。


但愿汉字拼音逐渐占领全世界时,人们多铭记周有光一刻。


*参考资料

周有光.百度百科

黄加佳.50年前的《汉语拼音方案》制订始末[J]..曲阜: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10).

口述/李怀宇撰.周有光百岁口述[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视频访谈:《豪华朋友圈!周有光和爱因斯坦聊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9469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