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不是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yandmltcdj

博文

博士论文后记——写于2010年 精选

已有 14460 次阅读 2013-6-4 02:39 |个人分类:尚书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 论文, 后记

 斗草阶前初见,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陋室空,相寻梦里路,洒泪落花中!

 

2002年负笈入蜀,至今已有八个春秋,岁月如水在指间轻轻滑过。其中六载川大学习时光,使我得到了养育和爱,明确了方向。在川大这片我所挚爱的土地上所经历的一切,那些值得怀念的人和事,历历如在眼前。但激动之余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以羸弱之笔打捞那些快忘却的记忆碎片,尽力编织一幅这些年学习生活的画卷。

这些年给我最大帮助、令我终身铭记的是恩师戴晓雁先生和印永祥先生。自02年与川大结缘以来,两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拳拳舐犊之情伴我一路前行。

02年考研时,我因英语3分之差而与河北工业大学失之交臂。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因此有机会调剂到川大。记得02426日我第一次见到了印先生。先生待人随和,初次见面就热情跟我详细的介绍了等离子体学科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以及实验室最近的研究重点,希望我能够提前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还列了一个简单的书目。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还有等离子体这么一个当时听来颇为“神奇”的研究方向,只是觉得先生的热情和随和,令人感动。

印先生不仅待人随和,而且治学极严。从我的第一篇文章开始,他不仅从宏观上把握,而且逐字逐句的修改润色。一旦发现我流露出似懂非懂的样子,就又反复的串讲,尽量使用简单的话语说明深刻的问题,使我受益匪浅,令人感动和钦佩。如果说一篇45页的小论文如此润色修改那是任何一位导师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博士论文100多页,印师都坚持逐字逐句修改润色,从初稿的150多页蜕变到现在的110几页,不仅让结构显得更加严谨,而且读起来也明快了许多!印师的热忱和严谨使我感悟到对学术的虔诚。

戴先生为人谦和,博学多识。他在九三和政协任职,政务繁忙,但是从没有忽略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经常通过电邮跟大家交流,而且利用晚上、周末或者假日的时间与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有很多次我都是晚上到戴师家中汇报进展,讨论学习生活与工作。记忆尤深的是,我在宜宾刚刚参加工作,戴师去那儿开会,晚上约我到驻地见面。那天我们秉烛夜谈,解除了我许多初入社会的迷茫与困惑,为我下一步的进取方向提供了诸多建议。

两位恩师不仅仅在学术上对我影响颇深,还在人生态度上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到“要做事,先做人”的可贵。

尹猷钧先生自02年认识,我们在绵阳并肩工作了一年多,从很多细节上都对我影响很深,印象深刻的是“绑铁丝”和“还钱”。我们大多是普通的单面收紧,而尹先生却是两面收紧,非常牢固;“还钱”则是我俩个在绵阳吃完早餐,会账后我俩已经快走到实验室了,我发现钱多找了,本想中午再还,但是尹师坚持马上送回去,事情虽小,但是却对我影响颇深。尹师对我的博士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令人难忘。

储伟先生在我工作和学习中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指导。储先生是催化学界的知名学者,而我则是刚刚接触,因此是在我遇到难题的时候,经常打扰储先生。他都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同时在实验工作中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不仅是学术上的指导,平日与储先生相遇,总要聊上半小时,使我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许多见识。

梁斌先生、禇良银先生、梁玉祥先生、余徽先生等都为我的科学思维培养给予了热忱的关心和指导,对我影响颇大。

诸先生的师恩山高水长,寥寥文字无法尽表我的感恩之心!感谢化工学院所有老师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予的无私教诲和大量帮助。

博士生活之余,众好友经常在我们的“旁若无人斋”、楚竹兄的“不舍斋”和安中兄的“瘦石斋”小聚,讨论社会人生、理想信仰与学习生活,无所不谈。舍友有庆兄将我们的寝室命名为“旁若无人斋”,还撰文以纪其事:

 

己丑之秋,七月廿五夜,星月俱隐,余方寻章摘句于斗室。友人安中、嘉良过予,安中书画双绝,风流儒雅,嘉良攻艺术史,诚恳豪爽。因与论西哲福柯之学,观印象派毕沙罗之画。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如此良夜何!”安中曰:“我有五粮佳酿,藏之久矣,今当与诸君共享之。”嘉良亦曰:“有酒无肴,吾当谋之。”于是呼朋唤友:“夜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须臾酒肴咸备,数友毕至。举酒属客,觥箸交错,不亦乐乎。

饮酒乐甚,论为文之难,众皆慨然叹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遥想先贤为学之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汗颜之际犹欣然似有所得矣。于是推杯换盏,嬉笑怒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快然自足。继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众皆尽欢而散。

是夜星月无光,细雨初歇,独有闲人六人会于旁若无人斋。闲人者,忙里偷闲之谓也。六人者,安中、嘉良、东子、李立及女友欣,与余共六人矣。旁若无人斋者,盖余酒后自名陋室耳。余将就睡,因记其事,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次小聚,几位好友,有酒饮酒,无酒品茶,畅论人生,交流学术,相互切磋,正如前贤所说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议论之事。东子之五古《旁若无人斋雅集八:感怀》描写当时之盛况,颇为大家赞赏。

 

旁若无人斋雅集八:感怀

 

旁若无人斋,欢聚皆吾侪。

高谈七八子,阔论二三钗。

俾睨天下事,横行狼与豺。

世胄蹑高位,英俊尘下埋。

颔意难平,运与世道乖。

烹茗且为乐,煮酒共开怀。

荡胸生豪气,涤我心头霾。

青春行作歌,一醉皆可排。

 

常来的众友中除赵蓉师妹外,董迎春、祝东、王安中、廖嘉良、杨致远等兄均是文科博士,也让从小就爱好文学、中学选报文科却被老师强行分到理工科、至今遗憾的我受益良多。

室友杨有庆,博学多才,风流萧散,大有魏晋风度。每次雅集都使我受益良多,不仅如此,而且多少次的“卧谈”,多少次的争论,又有多少次不眠之夜共同探讨学术,甚而在我回戎州的日子作为我的“私人秘书”,都让我甚是感动!

赵蓉师妹博学而精思,慎思且笃行。与我同为工科学生,但是爱好广泛,许多文学作品如数家珍,一口气能够诵出众多古文及现代作品,闻者皆叹为观止,不仅如此,其英文水平也是非常之高,对我的小论文通篇润色修改,给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让我受益良多。

迎春兄,笔名常跑,以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发自筹自办“常跑读书班”,令人尊敬,是我们圈子里最优秀的青年学者。至今犹记,常跑每次畅谈酒醉之际,高声朗诵诗人海子的《祖国,或以梦为马》时的情景: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

 

祝东兄号楚竹,诚实敦厚,治学严谨。雅集时常吟诵屈子的《离骚》,偶尔还吉他弹唱一曲校园歌谣,才艺俱佳。每每晚上写作博文辛苦,就到对门不舍斋和楚竹兄聊上几句,以消解胸中烦闷之气,然后继续工作。

安中兄书画双绝,雅致高洁。他虽是工科出身,但6岁习书法,13岁学画,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再传弟子,硕博士转到文学研究,短短5年已经著作等身,30余篇论文,1本专著,堪称我辈典范。每次雅集上半场在“旁若无人斋”或“不舍斋”,下半场则转到“瘦石斋”。偶尔无酒无肴,大家也能煮咖啡、品茶、游艺诗文,自得其乐。经常在我写作的半夜上来慰问,缓解了我的压力。

嘉良诚恳豪爽,热忱好学。他主攻艺术史,英语水平甚高,在图书馆兼职,经常主持英语沙龙,在我的小论文发表过程中给予了非常多的语言上的支持和帮助。

致远兄俊朗坚毅,率性直为。平时他经常骑车到蓉城周围,己丑年暑假骑车翻越秦岭,通过自己的实践加深对学术和生命的理解。我两次到西安,第一次便是致远兄做导游,让我深切感受到只有西安古城才会培养出如此坚毅的英才。从他的骑行中让我感受颇深,每次论文、工作的重压喘不过起来,我就想起他在翻越秦岭的路上摔伤,休整一周后毅然选择继续骑行的刚毅。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何其幸,三年博士生活,有众多好友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在论文、学业和工作的重压之余有了心灵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依托,使得那些疲惫和烦闷都不足为道了!

至今犹记得08326日我们一起举办的那场“诗会”,让诗歌深入我们的内心,在那夜色里的烛光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件事缘起于08314日晚,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我请常跑、有庆、致远、迎君诸兄在北园一个小卖部的二楼畅谈,顺便由我主讲爱氏生平和他的“唯理主义”思想。常跑兄提到26日晚大家一起在体育馆旁边的“情人坡”上朗诵诗歌以纪念海子。我提议做一次大型的,不要就只是我们几个人,即使是弄上几支蜡烛,也只是我们几个好友的小型活动,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电告蓉城所有诗歌爱好者,以诗歌把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纪念。

说干就干,我们写了宣传稿,又和蓉城的几位诗人、学者联系,然后在“旁若无人斋”经过几次大讨论,最终如期举行,那天是我生命中经历的最大型的文学事件,让我现场领略了诸多诗人翟永明、干天全等和学者赵毅衡、阎嘉、陆正兰等的风范。那天本来让我自己做主持人,但是我怕自己太紧张,于是让松松协助我,幸好如此,松松在那个诗歌之夜让我们领略到了才女的脱口秀,才让我没有当众出丑。

那天在场的同学事后说,最后全体起立、手持烛光朗诵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场面让他们感动的一塌糊涂,引起了心灵深处的震撼和反思。文学院博导赵毅衡先生在诗会最后的总结中说,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海子是个巨大的能指,而其所指却一直缺席,所以海子一直是分裂的,而我们通过诗会做到了把他重新合一,构建成了一个海子神话,而当前的我们恰恰也需要这样的神话。

诗会结束时,大家久久不愿意离去,松松激动地与大家相约明年再见。可惜我们由于学业的重压,我更是由于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没有能够履行我们的诺言。但是正因为那场诗会的隆重和后续诗会的爽约,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除了各位恩师和好友,还有许多事情让我永远铭记。三年来影响最深的莫过于2008年那场“汶川”大地震,5·12那个让人至今想起仍然有些惊心动魄的感觉。我由于当时在戎州,虽没有路宿街头的记忆,但是518日晚我回到蓉城之后还是深切感受到所有人离开高楼大厦、拥抱大地以寻求安全的震撼场面。至今犹记得和有庆、东子、致远等一起在“中国红十字会·成都救灾备灾中心做志愿者时的情景,大灾之前,众志成城!至今犹记得,晚上去做志愿者,白天就和印师在化工大楼前席地办公的样子;至今犹记得爸爸在震后一再要求到震中心去做志愿者,但却让我阻拦,最终我带着全家人的祝福和鼓励坚持志愿服务10余天。

那场记忆还没有在脑海里遗忘,玉树就又发生了4·14地震,尽管我在紧张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但仍想到第一线去看看能不能帮忙,只是后来看到招募志愿者的要求是“懂藏语”、“有过高原工作生活经验”等等,我才不敢造次,只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玉树人民,希望你们早日度过难关了!

学术上我一直追求轻松愉快的快乐学习,也算是追求“乐知者“吧!三年里我参加了不下十次学术会议,第四届中日化工学术论坛(成都,2007)、第五届化工年会(西安,2008)、化学产品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广州,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广州,2008)、第十届二氧化碳利用国际大会(天津,2009)等。

我一直称每次的学术会议为“学术小旅游”,在一次次的学术旅游中提升和磨练自己,也许说磨练有很多人不屑,一定认为“学术小旅游”一定是美其名曰,不就是借着开会旅游嘛!我从不做此想,也许用社会上流行的那句话来形容最为贴切: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读万卷书我不敢造次,至今家中的藏书也只有1500本左右,但是“行千里路”和“名师指路”我是一直在追求的,如果不走出去,就不可能见到更多的名师,如果不见到更多的名师,就不会在现有的思维上有所突破。09的“三井化学”杯和我本来写在论文中的“化学产品工程”的思想就是受“第五届化工年会”和“‘化学产品工程’暑期班”的深刻影响而做的两个探索。

当然,每次的学术旅游的质量必须保证。08年在华南理工参加化学产品工程暑期学校,每天上午8点半至12点和下午2点半至6点听讲座,连续十天。三天之后我们每次回到住地马上洗漱上床,倒头就睡,连聊天的欲望都没有,虽然身体如此疲惫,但心情却出奇的好。10天时间,国内外知名学者20余人,每个人都讲自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术研究历程或学术成果,或1小时左右,或一天时间,每次都令我不由自主的沉迷其中。

这些学术小旅游也给了我感受名师风采的机会。徐僖、钱逸泰、欧阳平凯、师昌绪、李灿、钱宇、万立骏等,我都近距离的接触过,甚至聊过几句天,他们待人的平和包容、治学的严谨和对学术的孜孜以求都让我肃然起敬并豪气满胸。

等离子体化工研究中心这个团结协作、热情友爱的集体是我学业完成的坚实基础。柴晓燕、刘改焕、陶旭梅、李育亮、徐艳、宋磊、申攀、龙华丽、李洁、齐凤伟、覃攀、冉袆、李代红、习敏、李祥、陈涵斌、彭耀东、雷厉光、王子松、胡诗婧等,都在我的学业完成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支持!

尤其是师妹柴晓燕,我经常不在,但是实验从无间断,甚至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做实验,让我感动。师妹改焕是我读博之后才认识,仅仅只有一年时间她就毕业了,但是通过为她润色学位论文让在经历两年工作之后学术上已见生疏的我快速走上正轨,少走了许多弯路。旭梅师妹,我硕士毕业时就已经熟识,她现在已经日渐成熟,而且学问做的非常扎实,经常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指出问题,让我时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化工学院07级的研究生是一个互相关心、充满友爱的集体,也更是得益于毛静、杨谨媛、黄瑶等美女老师的热心工作。尤其是我们07级博士每学期都要聚会1~2次,大家在一起交流研究进展,经常都会有碰撞的火花出现,对我的学业研究很有启发。

博士论文完成期间,我的大学及中学的各位师友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中学恩师陈新泉先生和连庆珂先生经常关心我的发展,博士期间更是给予了诸多鼓励。大学室友四哥王岩龙和五哥李志锋经常给我电话,许多时候我都在忙碌之中,但是听到哥哥们的关怀鼓励心中感激莫名,总会不由自主的有种豪气荡漾胸中。08年五一几位哥哥在天津小聚,他们都说“少了‘老七’,总觉得少的人太多”,于是我们用电话聊天,一直把几位哥哥的电话的电池都打光,聊到畅快处,已不觉窗外从夜色朦胧转至薄旭侵晨了!

宜宾学院在我的学业和工作上都给予了极大地关心和支持。他们为了支持我的学业,所有的课程都安排在了周末。只是要对那些周末上课却一直理解和支持我的学生道一声歉意,他们并没有因为周末上课而缺席,每次都是带着饱满的精气神和对知识的渴求给我极大地鼓励。同事何一、王金月、李惟一、黄飞、杨云贵、杨善斌、许泽宏、王健、张燕、张健、覃柏英、罗华锋、傅小红、甘贤雪、何春等给予我的极大支持和关怀,每次回戎州都是匆匆忙忙,很多事情都无法及时处理,都是他们从无怨言的挺身而出,为我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2009614日,家中被盗,我正好在蓉城,梅梅和妈妈在家里无助的带着淘淘看着家中纷乱的现场,是金月、贤雪等几位同事及时赶来帮着料理。

 

特别感谢我深爱的、也深爱我并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每念及此,想到更多的却是深深地歉意。

梅梅在我一路走来的日子里给予我的无私和默默支持!可是我却没有尽到责任,每每想起这三年的两地分居生活,就感到深深地歉意!有人戏谑说我读博士是抛妻别子做学问,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是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

淘淘出生的第二天我就赶往蓉城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自他出生伊始,我就没有好好地照顾过他,开始时有爸爸和妈妈帮着梅梅带淘淘。后来他们由于需要照顾老家和身体原因,都离开戎州回到冀北老家,只剩下梅梅一个人带着淘淘。那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悉心照顾淘淘还要上课做家务的劳累实在是无法想象,幸而我的导师和同门都对我非常的照顾和关心。记得淘淘有段日子被送到冀北老家看护,偶然感染了手足口病,我正在跟印先生一起在绵阳中试基地,得知此消息后,先生马上拿出500元钱并让我赶紧回家,当时的感动无法言表。梅梅每天照顾生病的淘淘,开始的时候怕耽误我的学业,并没有跟我说,等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了!我回到冀北老家时淘淘已经开始好转,可是梅梅和爸爸妈妈都已经憔悴的不成样子,梅梅更是大把大把的掉头发,那种无依无靠但又默默承受的坚强让我至今无法释怀。

为了能够让我安心学习,淘淘2岁多一点儿就被送进幼儿园读书,除了前三周不适应而生病缺勤幼儿园,而后至今一直是满勤,他的坚强和梅梅的悉心照顾无法分割,也保证了我在蓉城的时间。我只能每周周一至周五在蓉城,周六日则在戎州,希望稍尽一点义务。这一直游走于蓉城——戎州之间的生活,每学期至少十余次往返,为蜀地高速公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身心俱疲,但也算是我稍尽丈夫和爸爸的责任了!。

 

纸短情长,往事历历尽现眼前,无法抑制我的内心激动。

在川大这片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精神传承的土地上,我得到了养育和爱。三载博士的学习生活虽万言难述其万一,只能就此搁笔了!

 

真诚的感谢和祝福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老师、家人、同学和好友,春安夏祺,开心顺利!

 

 

庚寅仲夏于蓉城川大北园旁若无人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3055-696319.html

上一篇:致逝去的童年!~
下一篇:从今天起,做个“人畜无害”的人!~
收藏 IP: 125.64.231.*| 热度|

28 李天成 陆俊茜 李斌 王国强 彭渤 朱晓刚 张启峰 强涛 王晓明 姚朝龙 杨辉 马瑞 张忆文 杨生茂 唐常杰 牛丕业 杨亮 徐大彬 王浩 许文超 谢冕 雷栗 杜永明 徐传胜 王彦斌 cgy insatiable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