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bszy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dbszyl

博文

灯下那些日子

已有 1829 次阅读 2017-6-17 09:1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人民日报, 编辑部, 大众日报, 那些日子, 大喜事

《滨州医学院校报》大庆,是全校的大喜事,值得祝贺、铭记。编辑部很早就邀嘱写点东西,倍感荣幸。时光的脚程总是超过成长的速度,人生的道理总是在时光溜走之后才让懂得它真正的含义。荷香梅雨的季节,回首读书笔耕间的那些小喜悦、小收获,眼前浮现出来的是明暗飘忽式样繁多的灯火。

把我和报刊文字第一次联系在一起的是那盏煤油灯。晚饭后的冬夜那么长,小院里落雪萧萧,屋内豆苗大的昏黄里,奶奶的唠叨中,爷爷的纠正下,我磕磕巴巴地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万元户的致富路”……等大人不怎么注意了,忙着去看《大众日报》的“丰收”版,《人民日报》的“大地”版,“小辣椒”的幽默,黑白木刻的严肃,庄重之外的这些更符合口味。不知道,是党员的身份让爷爷感受到知识的神圣和铅字的份量,还是后者坚定了他的信仰,反正他将崇拜文字的虔诚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岁月嬗变后伴着终生的是对文字的敬畏与敏感。将铅笔字变成铅字,一直是少年的梦想,直到现在也是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情感系之,终老不疲。

都说追求的过程比结果更美,其实晨鼓暮钟在悲凉中形成节奏也是正常,在那段清苦的年月里,一直悬挂着灰暗的灯。青春的日子,叛逆倔强,家境沧桑,亲人撒手,整个世界充满着未知和无奈。高一暑假,语文老师布置做手抄报,上交的是一份“愤青”的吐槽册——“灰色的天空”——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抨击、对贫穷和黑暗面的放大,那是第一次将自己的文字排列成报纸的样子,设计了版面和插图。结果可想而知,被点名批评,老师用“文字优美,阳光大气”的评语高度评价了另一份手抄报,它的名字是“春华秋实”。这段经历,印证了文字写作的主观性,它是个人的,关于生活、人生乃至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回首来看,好的结果带来快乐一时,坏的结果也只能是忧伤一阵子,无论好坏,谁都绕不开的是生命的轨迹。这之中,文字承载着不安于现状的灵魂,展现着对未来的探索和顿悟,纵然苦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韵味。

花开花落,风来雨去,桐花绽开的芬芳里,即使在午夜阶梯教室的吊灯依然亮着。90年代的大学,社团活动简单,但名目繁多,关于写作的天生带着优越感和吸引力,那时诗歌、演讲、辩论还是高校里的佳宠。很快就加入了学生会的写作班子,中午、晚自习后,阶梯教室里、宿舍里,无论是阳光还是灯光的照耀下,不停地读书、思考、写作。系里的小报,征稿、编辑、刻板、油印、分发,躬亲每一个环节;校报的通讯员队伍,报名、录用、培训、联谊、发稿,激动每一个时刻。整体旧物时,印有自己名字的大学报刊,烫金的校报通讯员证书封皮、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证书装在一个最为干净漂亮的信封中。现在想来,最清晰最深刻最眷念的已经不再是荣光,而是那段过程之中的辛酸泪水与幸福快乐,这些都是文字给予的。

走上工作岗位了,有了住所,便有了宁静的夜晚,有了台灯下的茶香和笔下的神思。尘世中,有太多一段段的沉积和另外一段段繁华的开始,也只有文字,把俗物中的肉体和灵魂拉升起来,推进到精神之旅中。热爱文字工作的,没有不在意报纸的,与《滨州医学院校报》的情缘,没有开始,读报、写稿好像都是自然而然的,只有打开桌上的灯,拿起手中的笔,空灵就驱逐了辛劳。忘不了,一篇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稿子,老主任黄悦新在开水房里和我的细声讨论;忘不了,一次上报省级表彰的典型材料的梳理,编辑部骨干的勤勉;忘不了,学校党代会结束后社论的撰写,校报人的坚守……职业生涯里有太多的喜悦,和校报的同志们第一时间分享,无论是通过微信、QQ,还是纸质稿件的编纂与修改。通过校报,了解了校史,助力了学校,给个人积累了一定的功力;也是通过校报,让自己还能静静的感受读书的幸福、写作带来的快感,让自己惊醒着在快乐和笑容中很容易忘记的曾经伤痛,保持着思考和理性。校报,通过铅字,滋润着一棵棵思想的芦苇。

校报,让我回味起内心的灯火。唯有祝福,才能表达谢意:以思想造影响,以权威铸品牌,以创新促传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10686-1061299.html

上一篇:为了石榴树上的红布包
收藏 IP: 221.0.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