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你为用户密码而烦恼吗?(130412)

已有 7724 次阅读 2013-4-12 08:15 |个人分类:网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可用性, 用户密码

你为用户密码而烦恼吗?(130412

闵应骅

现在几乎人人都有用户密码。密码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小网站,如银行、中介、电子商务、大学、政府机构、数据中心等等。现在全世界有100亿个用户密码,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你在银行需要密码,用卡消费需要密码,上网更需要密码。你在银行还需要多个密码,一个不够,用同一个太不安全。尤其是用网上银行,密码就更加重要。不过,我总觉得网上银行不安全,我就从来不用网上银行。即使增加硬件来登录,我也不放心。网上购物,到货付现金。但是ATM机总得用吧!iPad上的几乎每个应用程序都要密码。查文献、搞科研都离不了密码。最近听说房产证也要加密码了。

密码对保证信息安全是必要的。但是,多了以后,问题就来了。记不清,那个是那个,可能混了。而且,各网站对密码的要求不一样,势必使自己的密码长长短短,各式各样,更容易混了。而且,试三次就不让你试了。“找回密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本来也不应该太容易。否则,攻击者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密码吗?有人说,记到本子上,那就更不安全了,本子丢了,不就一切都完了吗?

用户密码在1970年代,IBM360那样的多用户计算机系统就开始使用用户密码,以实现存取控制。后来,到PC机的时候,也用密码来防护自己的数据。不过,那时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生日、家人的生日等容易记的数字做密码。这种密码因为有一定的语义,安全性就比较差。刷卡购物的时候总有人在旁边盯着。其实他们倒不一定是想盗取你的密码,有些中国人就有这习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记得,毛泽东追悼会上,华国锋致悼词的时候,王洪文就盯着他的讲稿,看起来很别扭。

   当然,111111123456不是好密码,很容易被人猜出来。所以,网站对密码加了许多限制。譬如,至少8个字符;至少包含一个大写字母;至少包含一个小写字母;至少包含一个数字;至少包含一个特殊字符,像@,*,^,#等等;不允许包含连续的字符,重复的字符,相同的字符;等等等等。不符合这些规定,它就要你重新选择用户密码。60天不用就要重置。这些规则加得越多,用户创建帐户就越不易,记住它就更难。实验研究表明,其实,密码的限制对安全性作用不大,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网站大小、用户数(譬如Gmail1亿用户)、内容的重要性(Bank of America管理的资产是2.2万亿美元)、被保护资产的价值和被攻击的频繁程度(2009eBay18738站点攻击它),这些与密码的强度无关。所以,特强的密码要求并不提高安全性,却降低了可用性。

   密码强度定义为Nminlog2CminN表示密码长度,C表示允许选择的字符个数。譬如6位数字的密码强度为6×log210≈19.9。8位允许大小写英文字母和数字的密码强度是8×log2(26+26+10)≈47.6。密码强度高,较难侵入,但选择和记忆更困难,降低了可用性。外部攻击包括在线入侵,离线攻击哈希密码文件,重用其他网站的密码等,主要不靠窃取密码。事实上,如果三次登陆失败,就冻结账号24小时,那么,6位密码的在线试探需要100年。玩命揣测可以用一个揣测去试百万账号(但需要知道百万用户名),也可以用百万揣测去试同一个账号。服务器并不是存储所有用户的密码,而是存它的哈希值。公司里不得志的员工可以用已下载的加密文件来推算密码的哈希值。但是费时,可以限制用户时延来约束它。也有的网站有特殊密码规定,以防止使用其它网站的密码。

   从已有数据看不出来为了提高安全性就必须加大密码强度。而且,统计表明,接受和发表广告,或者用户可以选择的网站,用有限的密码规定,使密码强度比较小。因为他们需要竞争用户和流量,可用性是第一位的。但是,购物网站必须保证用户的财产安全。这就需要二者的平衡。在政府和大学的网站,进入严格不在乎,但是,可用性也要高。

下图表明密码强度与用户有无选择的关系。譬如银行,用户一般是首先有了银行账户,才去上网,所以,用户没有选择,必须上那个银行的网,其强度中值是41.5。而网站希望更多用户选择本网站时,其强度中值就只有19.9。 过于严格的密码规定会影响流量。

方便和安全往往是一对矛盾,要安全就不太方便,太方便就不安全。问题是怕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只换来安全很少的一点改进。所以,定量地研究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的折中很有必要。

图来自http://research.microsoft.com/apps/pubs/default.aspx?id=13262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679423.html

上一篇:粗略计算与节能(130408)
下一篇:找一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130428)
收藏 IP: 124.202.191.*| 热度|

34 李伟钢 彭思龙 孙学军 元云芬 梁建华 廖晓琳 刘桂秋 徐迎晓 李土荣 黄富强 任清勇 刘淼 刘剑 徐大彬 吕喆 吕乃基 曹俊 叶威源 肖陆江 李学宽 姜长城 陈冬生 武夷山 王金旭 丁国如 李天成 马瑞 俞立 徐晓 biofans Deret zhouguanghui dulizhi95 tsunami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