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测量与测试(120326) 精选

已有 4805 次阅读 2012-3-26 15: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测试, 测量

测量与测试(120326)
闵应骅

    早在2009年,本人在学问社区网上发布了博文“微电子计量和测试(090611),不知何故,现在读不出来了。 那时,我还没有到科学网来。最近几件事使我觉得,不仅应该谈微电子计量和测试,而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谈谈测量和测试。
    科学规律需要数量的表示,所有概念都需要定量,而定量就离不开测量。而测试一般是回答”YES“或”NO“的问题。譬如产品测试就是要检测产品合格不合格,能不能出厂。当然,记得一位名人指出:测试可以告诉你产品有故障,或者是没有某些故障,却不能告诉你没有故障。而回答故障在哪里的问题则属于故障诊断。

1.测量和测试是一个科学问题

    对于一个概念,必须有科学的定义才能测量;对于一个产品,必须有科学的规格(Specification)描述才能测试。最近,大家都在热议地沟油的问题。大家都讨厌用地沟油做菜吃。但是,地沟油没有精确的定义。所以,据说好几家测试单位,对于拿来的地沟油和正品油,无法分辨。因为你不能说地沟里挎出来的油就是地沟油。一个恶作剧者把一瓶正品油倒到地沟里,你说那是正品油,还是地沟油?所以,对于测量和测试对象必须有科学的定义。其次是可测性。一个集合是不是可测、一个概念是不是可测、一个电路是不是可测,都是需要研究的。我们可以找到不可测集合,不可测概念,也有不可测电路,等等。而在测量和测试科学里面的科学问题就更多了。譬如,测量结果必然有误差,误差的理论也就成为测量理论的一部分。

2.测量和测试是高精尖技术

    测量和测试离不开仪器仪表,而仪器仪表是真正的高精尖技术。试想一下,譬如要测量100M正弦波信号的幅度、频率、失真度,没有1G的信号发生器怎么可能做到。所以,仪器仪表的精度至少要比被测对象高一个数量级才行。这不就是高精尖技术吗?近年来,仪器仪表都要用计算机,软件又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测量测试技术是所有近代设备的关键工程任务和基础专业技术。在航空、航天、交通、通讯,尤其是在国防和防灾减灾方面,有时生命攸关,有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说雷达定位,其精确度最终就决定于测量的精度。1998年中国发生大水灾,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人民币。当时的中央领导希望随时知道大水涨到什么地方了,要求测量精确到1米。这个遥测的计量精度要求就很高。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定位精度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体现。这还不是高精尖技术吗?

3.测量和测试技术必须有标准

    你在这家医院测得体温是37度,而另一家医院测出来是38度,那行吗?肯定不行。而这些标准可能不但需要全国通用,可能还要国际通用。最近,空气环境监测得到公众重视。所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过去我们用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即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
    这事受到公众关注还得从美国驻华大使馆说起。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小时发布一次PM2.5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12月4日下午19时,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而后北京许多其他地点测出来的都是几十。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测出来的数据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这就与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有关。给个大致的印象吧:在小车内,车内未抽烟时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低于车外的33微克/立方米。关上车门,实验者刚呼第一口烟,车内的测试仪器浓度值立刻升到740微克/立方米。10秒钟后,数值升到1003微克/立方米,这个数值持续停留两分钟。经过五分钟后测量,抽一支烟车内PM2.5平均浓度为680微克/立方米。
    那么,标准是多少呢?美国PM2.5日均浓度上限为35微克/立方米,年均浓度上限为15微克/立方米。我国《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这里牵涉到平均值应该怎么算。今天最高气温17摄氏度,最低气温4摄氏度,于是,广播电台说今日平均气温是(17+4)/2=10.5。其实,这是不对的,它可以说是一个中值,但不是平均值。只有当函数是线性的,中值才等于平均值。试看下面的图,当函数更多时间接近最大值时,其平均值显然要大于中值,而大部分时间接近最小值时,其平均值显然要小于中值。这类问题,我相信在经济领域更多,以致造成误导。严格来说,平均值应该应该是函数的积分除以区间长度,如果要考虑地域甚至高山,还应该计算二重或三重积分。
    科学发展观就应该讲究科学。测量和测试无论在理论上、技术上、标准方面都有大量高峰等待攀登,而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中值与平均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551902.html

上一篇:科研思路应该具体化(120324)
下一篇:计算机帮助警察维持治安(120329)
收藏 IP: 125.39.134.*| 热度|

18 黄富强 何学锋 鲍海飞 孙学军 金小伟 魏瀚 朱志敏 汪梦雅 李宇斌 许培扬 陈儒军 边一 陈筝 黄齐林 刘钢 苏德辰 yunmu crossludo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