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系统医学与道德经济学 - 仁心仁术

已有 1349 次阅读 2020-4-22 08:08 |个人分类: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三大医学体系

艺术的大胆设想,科学的小心求证,工程的精准实施。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 - 科学发展,离不开逻辑思辨与工匠技术(尤其精密仪器)和人文精神与管理体制设计 - 勇于探索的独立人格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好奇心驱动的科学研究与经世致用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基金和投资的运作机制,也是发挥人才潜能的关键。

巴斯德的时代,进入了科学的医学时代 - 实验疗法贝尔纳论述的实验医学 - 实验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方法体系等。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是医学发展的进步,医学科学,在后现代社会,已经从传统医学和哲学形态(包括,系统哲学)发展到了现代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整合的医学科学发展模式。精准医学,词汇最初来自3P医学,建立在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基础上的个体化与转化医学模式 - 系统医学的临床模式。精准,在精细分析基础上的整体综合 - 系统概念,作为医学体系,不仅只是诊断与治疗,而且,包括,预防、营养与康复医学,以及管理机制等。医学的科学发展,发现了更多和细分的疾病类型,而后,发展临床检测技术和药物与治疗方法,技术(尤其精密仪器)是关键 - 包括,硬件和软件等。

三大医学体系:传统与替代医学、实验(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与循证医学和系统(遗传学与生物工程)与精准医学。中医与西医(1865年实验医学研究范式和1979年循证医学临床模式)的结合 - 在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整合了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发展了系统医学(1992年研究范式和2009年精准医学临床模式)。西医比较精细或纯化,而且,要求一定数量和时间的临床试验(实际上也是治疗)。中医比较复杂效用或缓和,而且,可以直接用于临床治疗。系统医学,在西医的基础上吸收中医的一些思维方式,并形成个体化与转化医学模式,应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开发中医药等传统医学资源,比如,作为实质药效的分子成分和作为药理作用的分子整体。科学界的国际学术共同体和国际卫生组织是一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机制,现代医学是实验室研究与临床诊疗的偶联模式 - 提升了医学与医疗的效率与发展速度。

古代中国在发现自然知识和发明技术上的成就,却为何没有诞生近代科学与工业,停滞在手工业和经验知识的阶段,学术交流与学术共同体的知识共享机制是关键 - 出版和专利制度建立,以及基金的评审与验收机制 - 比如,美国常春藤大学斯坦福大学的管理模式,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提出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和实施研究项目的能力,包括,直觉与想象,涉及到未知因素和不可预见性的机遇。道德与行为经济学,涉及精神与心理疾病和社会行为与经济分析,在当今社会的问题,缺乏人文精神 - 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的入世文化,却存在一个功利化的名利场和把科学宗教化的现象 - 虚无神秘主义理性衰微等,以及缺乏的是 - 客观求证的精神和概念的逻辑分析等严格训练,包括,对史实的考证和文献分析等。

科学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实验室的技术发明,而且,必须有哲学的概念分析。名称与概念的关系,不能只看形式,必须看实质,尤其是历史的原因,不能脱离基本涵义,否则,就会是无法交流 - 即,用词是有语境和历史变化的,关键在具体情况下指称的内容是什么。技术是技术,无论是基于科学原理,或是基于实践经验,科学是科学,却离不开技术的途径或方法,比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就是用伏打电池和指南针做的实验。

在欧洲启蒙运动,提倡中国传统的理性主义,包括,儒家(法家源自儒家子夏学派)和道家(名辩家属于逻辑学)文化的分析,以及自然神论的观念 - 天人感应是自然神论,人神合一是偶像崇拜。日本年年获得诺奖,恰恰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或说礼仪文化)和工匠精神 - 工程技术、实验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工业等。创新(innovation)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企业的商业行为,包括,新产品、新设计和新商业模式等,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在科学上 - 一般是讲客观知识的发现和实验技术的发明等。

 - 科学的目的、精神和方法 - 创新国度 - 创建科创中心基金 -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视频富兰克林的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 - 日本50年30个诺奖 - 百年诺奖启示与思维方式 -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 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 - 单条融合染色体酵母 - 新冠病毒溯源 - 进化来源及传播机制 - AI促力药物研发 - 机器学习筛选抗体 - 以色列用创新技术抗击疫情 - 中国战“疫”硬核科技等。

---(2020年4月网络日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952-1229533.html

上一篇:人类极简史
下一篇:纳米机器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
收藏 IP: 113.68.238.*| 热度|

2 杜占池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