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杰
科学与工程的体系发展
2019-6-29 21:50
阅读:2466
标签: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人类文明 - 最早起源的是艺术与语言和技术与数学,而后,从泛神论、多神论到一神论宗教的发展,在轴心时代奠基了哲学思维模式,在中古代中国发展了手工业与工艺美术等,而在近现代欧洲转换到了机械化工业与设计艺术等。

从1991年到2014年,我论述的是四轴心时代:
- 第一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概念,古典文明 - 同一个时期是罗马、波斯与汉朝。
- 第二轴心时代,李约瑟难题的第一问 - 古代中国科技为何远超同时期的西方?也是2001年德国FAL科学家问留德中国学人的问题 - 艾伦道夫之问:中国古代有大量发明,为何当今却没有呢?中国古代科技(或经验知识和工程技术)最发达的或说领先同时期世界的是宋朝和明朝,相应的哲学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 不过这是人文哲学,不是自然哲学。
- 第三轴心时代,李约瑟难题的第二问 - 近代科技(实证科学与工业技术)为何是诞生在十七世纪的欧洲?郑和下西洋转换到哥伦布大航海,在宗教改革之后到文官制度改革的时期发展起来,也是钱学森之问,有J. R. Scott在2011年调查预测中国生命科学与工业发展的模式分析:等级商业体制和研究文化,阻碍了工业界的创新力等。
- 第四轴心时代,联合国成立之后 - 在后现代,人类文明进入太空探险与火星计划,在2011年有纽约时报之问:为何当今世界难觅“大思想”?

对于中国来说 - 则是:宋朝、明朝 - 第一和第二个时代,当今能否超过西方 - 成为第三时代?科学不同于工程,比如,两弹一星是工程,青蒿素的发现是科学,发明不同于设计。

创造力在二十岁就基本定型了,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形成的,大脑的特殊事件导致的例外,成年之后的教育,造就规范型人才,而且,基本上是技能训练和经验积累,创造力的发挥与施展才华,关键在于管理体制与社会环境和激励机制。创新是奥地利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成就了美国的硅谷模式,而且,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大学生存与发展,比如,斯坦福大学每年的技术创新与转让数据,一定程度上,类同相当于一个研究型企业,在于社会化运营的机制与产业化的技术转让,企业尤其需要具备技术开发与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比如,爱迪生发明工厂和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型机制;然而,制约中国发展的因素是精密仪器、生产设备、软件设计和期刊出版等产业,及其基金评审与商业投资等模式。

附 - 期刊是出版公司的商品,不同期刊就如不同电视频道,作者的论文影响,就如电视节目;然而,学术贡献或作者的成果,则是属于节目在所属领域的价值,对于学术来说就是所属学科,其实,这是基金会评估的 - 即,对经费申请报告提出的问题解决得如何的评估,不是指多少论文与影响因子,否则就不需要有学科和领域的具体差别了,而且,数据库和检索工具,使得期刊不同于广播和电视频道,一般不会一本一本翻阅期刊,只是阅读检索到的相关资料,这与点击数和下载率,以及引用数也没有关系。
总之,学术和技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与刊载资讯的所属媒体关系不大,只是可以作为所承载内容的可靠程度的评估,比如,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可靠程度高于一般期刊,这在尤其大量数据难以重复的情况下,比较具有参照价值。

简单地说 - 期刊因子可以控制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度,却并不能评估对学术和技术本身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后者需要关键词检索和学科与技术领域的史料考证。

网络日记(2011-2019年)为备忘录,请勿转载(包括评论),“网页”为参考资料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曾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952-118740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