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drea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rotectdream

博文

关于基于NgAgo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个人声明

已有 13416 次阅读 2016-10-11 02:20 |个人分类:技术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如下是转载一个果蝇同行的评论。


我是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名普通的生命科学研究者。在这里,我谨代表我自己,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实验室和合作者测试检验这一基于NgAgo的全新基因编辑技术的过程。



我们是在五月初,也就是韩春雨教授的论文刚刚上线的时候就关注到这一新技术的。必须得说,作为一个生物学研究者,我个人看到这篇论文的心情是挺复杂的。一方面,任何一个熟悉分子生物学的读者都会立刻意识到这项技术的潜在价值。众所周知,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和医生们精确地修改生物特定基因序列的信息,不管是对于基础研究还是对于潜在的临床应用都意义重大。从文章的数据分析,基于NgAgo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克服目前主流基因编辑技术的弱点(例如脱靶性和对编辑序列的选择性),不管是在基础研究中还是在潜在临床应用中都甚至可能将后者取而代之。这样重量级的学术突破出现在中国,这样价值连城的知识产权握在中国学术机构和中国科学家手中,我的心情真的是非常开心。在日常闲聊中,我也知道许许多多我的生物学同行们,也有类似激动心情。而另一方面,我也必须承认,韩教授的突破性工作和他所拥有的简陋研究条件的惊人反差也让我觉得非常惭愧。我至今还记得,那一两周里,我和同事们在微信中聊天的话题经常是,为什么人家(韩教授)可以在那样的条件里潜心研究默默工作,最终拿出革命性的研究成果,为什么我们的经费、资源和设备要好得多,却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身外之物所干扰和迷惑。


于是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我们实验室在一周内就索取了NgAgo的DNA载体,并立刻计划了对NgAgo方法的测试。必须说明,我们并没有首先试图“重复”韩教授文章中的实验结果,而是开始测试NgAgo方法能否用来定点编辑果蝇胚胎的基因组。这里的逻辑其实非常自然:首先,基于对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基本信任,科学同行在分享研究成果时自然会首先默认对方是诚信的、对方的研究成果是真实无误的。否则一切学术交流和成果分享都无从谈起。其次,我们实验室的专长是果蝇遗传学研究,既然韩教授的论文中已经描述了NgAgo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编辑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对我们而言,将这一方法“移植”到另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中,探索其编辑基因的效率、产生可遗传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就是非常自然的技术推广。


很快,相关研究在我和合作者的实验室里开始进行。我和合作者的两位同学全时参与了所有试验。我们的实验设计也比较简单:依据韩教授论文的方法,在体外合成NgAgo RNA,以及末端磷酸化的guide DNA,混合后注射进入果蝇胚胎,孵育一段时间后提取果蝇基因组DNA,通过PCR测序鉴定可能存在的基因编辑。必须说明,我和合作者在果蝇基因编辑方面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我们也已经利用类似的流程,利用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ZFN, TALEN,和CRISPR/cas9)对大量果蝇基因进行了高效率的修改。


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先后测试了多达上百种实验条件,其中包括:

多个不同的基因组位点(以排除基因组特定区域对基因编辑效率的干扰)

多个基因编辑路径(点突变、大片段敲除、大片段敲进)

两种不同的NgAgo(原生NgAgo,以及密码子优化后的NgAgo)

多种不同的成分配比(特别是NgAgo RNA和guide DNA的比例)

同时,在韩教授更新了实验方法之后,我们还据此测试了不同盐离子浓度对结果的影响。


而实验结果也是很明确的: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条件中,我们都没有观察到NgAgo方法对果蝇基因组的编辑活性。



当然,我必须再次说明,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是对韩教授论文结果的推广,而非简单“重复”。从逻辑上说,NgAgo在果蝇胚胎中没有基因编辑活性,并不能证明NgAgo方法存在错误,更加不能简单推导出韩教授团队存在学术不端的嫌疑。也可以说,我们每个独立的生物学实验室,都可能可以测试NgAgo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效率,但是NgAgo方法是否存在错误、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需要更审慎、更严格的调查。


但尽管如此,科学研究的成果,既然发表在学术期刊供全世界同行讨论和学习,就必须保证其真实无误可重复。公司的技术秘密可以讳莫如深,老军医的“祖传秘方”可以云山雾罩,但一项无法被其他同行顺利重复的研究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更严重的是,一项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如果存在错误和造假而又得不到迅速的纠正,会动摇整个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基础:试想如果科学家在看到同行的研究结果之后,必须亲自测试才能保证是否准确、是否可以借鉴、是否可以用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学术研究的效率将会低的令人无法忍受,学术交流和讨论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具体到NgAgo方法,既然在五个月的时间内都没有学术同行能够顺利重复其结果(考虑到论文中描述的NgAgo方法的惊人效率和简便性,这一点尤其令人不安),韩教授本人和相关方就需要采取行动,进一步确认其真实性,为维护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和信用做出自己的努力。


因此在这里,我仅仅代表我自己,提出几个小小的倡议:


  1. 对于韩教授及其团队而言,面对学术界的内部质疑,应该迅速地做出澄清和解答,维护其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他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更详细的实验记录和操作方法、训练非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使其顺利掌握NgAgo方法;邀请第三方研究者前往实验室观摩具体研究流程等等。我认为,在存在学术争议乃至质疑时,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帮助学术同行确定事实真相,是一个严肃科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对于附有监管责任的机构,包括为韩教授研究提供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北省发改委,以及韩教授工作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应该开展客观和全面的调查,检验其中是否存在学术错误乃至学术不断的行为。在这一点上,著名的STAP干细胞造假事件中,日本RIKEN的态度可以借鉴。在该事件中,面对国际同行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的质疑,论文主要作者小保方晴子工作所在的RIKEN在几周内迅速开始调查,发现其博士论文和实验记录存在疑点后,第一时间宣布撤回学术论文,有效消除了不良影响。而在此后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查,包括安排小保方在摄像头监督下重复试验、利用基因测序方法验证其论文使用的实验材料等等,最终给出了存在学术不端的结论,并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人。事实上,仅有这样深入全面的调查可以最终给韩教授清白、或最终确定韩教授的研究存在错误乃至不端。而实际上,找出真相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无损相关机构的声誉,反而能够更好地净化学术环境,维护学术共同体的信用。


  3. 与此同时,在相关学术争议和质疑尚未尘埃落定的时候,有关方面的褒奖或是批判,也许都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就像上面讲到的,我不赞成在相关调查尚未开展并得出结论之前,轻率地判定韩教授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而与此同时,我也非常反对在目前就给予韩教授过多的学术荣誉和支持。从有关新闻了解到,韩教授已经候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已经获得“河北省最美教师”称号。而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也已经顺势成立了经费高达数亿元的基因编辑中心,已获得有关方面的批准,第一批数千万元的仪器招标也已经完成。如果最终NgAgo方法被证明存在错误乃至学术不端行为,这些赞誉和支持是否会成为笑柄和浪费?特别是在学术界内部的争议已经足够响亮的情况下,急急忙忙给予的赞誉和支持,显然忽视了学术研究自身的规律和行为标准。


在声明的最后,我再次强调,本文仅仅代表我个人,向关心NgAgo问题的人们汇报一下我们尝试测试NgAgo方法的结果。我也希望,有关各方应该用更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围绕NgAgo方法的学术争议,用科学共同体的一贯行为准则,让科学研究回归真实。




韩春雨事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6696-1007917.html

上一篇:每天珍惜好心情
下一篇:饶毅、邵峰就韩春雨研究致信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始末
收藏 IP: 96.230.12.*| 热度|

66 王洪吉 张海涛 水迎波 许培扬 王又法 黄仁勇 徐义贤 岳东晓 汪晓军 张能立 王伟 史晓雷 王大岗 刘建彬 陈宁 印大中 田云川 赵美娣 李土荣 李天成 李颖业 邱泽华 李红雨 刘光银 曾太平 张忆文 张家峰 顾森 吉鹏举 邢志忠 黄荣彬 付福友 林辉 刘博 彭真明 韦玉程 陈永金 侯成亚 梁洪泽 陆宇振 蒋大和 唐凌峰 姚伯元 科聂加宁 陈楷翰 徐锋 薛宇 彭雷 王天一 徐明昆 文绍 XLONG001 plantcris ttee1 wangshoujiang3 bridgeneer xiyouxiyou guhanxian xlianggg aliala kxds N2N2 yf9988 gaoyamadie chenhuansheng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