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雁翔
绘画中的宇宙观(二)——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2020-11-4 09:31
阅读:5625
标签:天文学

上一期,我们通过分析小汉斯·荷尔拜因的油画《大使们》,讨论了毕达哥拉斯“中心火”宇宙模型、欧多克斯同心球宇宙模型、亚里士多德“水晶球”宇宙模型、托勒密本轮-均轮宇宙模型。“地心说”宇宙模型发展到托勒密这里基本到达了巅峰,统治了天文学1600多年,直到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出版和传播。


(波兰1000兹罗提纸币印有哥白尼及其“日心说”,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将通过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简称《对话》)卷首插画、里乔利《新天文学大成》卷首插画、塞拉里乌斯《和谐大宇宙》卷首插画分析宇宙体系从“地心说”转变成“日心说”的历程,以及“日心说”的后续发展。


02

伽利略《对话》卷首插画,1632年

(伽利略《对话》卷首插画,图片来自网络)


(伽利略,1597年-1681年,图片来自《科学的历程》)


据说,1543年5月24日,生命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见到了《天球运行论》样书(最初翻译成《天体运行论》,后由张卜天教授翻译成《天球运行论》,“天体”是现代人的称呼,还原到哥白尼那个年代,“天球”更为合适。),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不久便辞世了。《天球运行论》的出版,正式创立了“日心说”,逐渐掀起了一场科学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变革。然而最开始却遭受除职业天文学家外的各方面反对,90年后伽利略出版了《对话》,正式系统地讨论了托勒密体系和哥白尼体系。《对话》很快便被罗马教会查禁,伽利略也被判处终身监禁。画中描述的是萨尔维阿蒂(伽利略代言人)、辛普里丘(亚里士多德学派代言人,彼时亚里士多德学说已被宗教奉为教条)、沙格列陀(主持人)对话的场景,是“日心说”与“地心说”的对话,结果是“日心说”占据上风。


03

里乔利《新天文学大成》卷首插画,1651年

(里乔利《新天文学大成》卷首插画,图片来自豆瓣)


里乔利《新天文学大成》卷首插画,顾名思义是《新天文学大成》书中的第一幅插画。《新天文学大成》由意大利天文学家乔万尼·里乔利于1651年发表,一度成为成为欧洲各地天文学家的标准技术参考书,如今月海和环形山的系统命名也由此而来,书名致敬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


(乔万尼·里乔利,1598年-1671年,图片来自豆瓣)


与《大使们》相比,插画的宇宙观主题更为鲜明。插画描述的是天文学缪斯女神对哥白尼的“日心说”与第谷的“地心说”进行审判的画面,她用一个天平称量两种宇宙体系,很明显第谷体系更重,第谷取得了胜利而哥白尼输掉了;画面下方,老年的托勒密说了一句“我错了”。不过,里乔利似乎在他的月面图中隐秘地表示,其实他支持哥白尼学说(第谷主张“日心”“地心”混合体系、哥白尼主张“日心”体系、托勒密主张“地心)体系,后文详述。)在伽利略去世后仅仅9年,这是里乔利唯一安全的表达。


04

塞拉里乌斯《和谐大宇宙》卷首插画,1708年

(塞拉里乌斯《和谐大宇宙》卷首插画,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天文”公众号)


安德烈亚斯·塞拉里乌斯是一位生于德国的荷兰地图学家,现代历史学家只能通过蛛丝马迹分析这位伟大地图学家的生平。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660年首次出版的星图《和谐大宇宙》,上面有大量的巴洛克风格装饰图案,也许是史上最华美的天象图。曾风靡一时,后又多次重印,上图为1708年版《和谐大宇宙》的卷首插画。


(卷首插画上部,图片来自网易)


绘画上方,书名条幅两旁,两个小天使举着黄道环,中央绘有太阳,一侧地球贴着黄道。另两个小天使手持直角量角器。小天使的上方是太阳、月亮、北斗七星等天体,以及天秤座等星座。


(卷首插画下部,图片来自网易) 


绘画下方中央,坐着掌管天文的缪斯女神乌拉尼娅,她手执一具浑仪,这是一种模拟计算器,天文学家和占星家用它来换算位置坐标。从左侧开始环绕她的人依次是:恒星的测量者第谷,他手拿圆规;托勒密捧着书本,可能是他的伟大著作《天文学大成》;叙利亚拉卡城的阿尔巴塔尼,数学家,阿拉伯科学黄金时期托勒密著作的摘编者;戴着王冠的是13世纪的西班牙国王智者阿方索,一位坚持“日心说”太阳系模型的天文学赞助者;荷兰天文学家约翰·兰斯伯格,哥白尼学说早期的一位重要支持者,他用一根很长的教鞭指着贴在黄道环上、围绕太阳运行的地球,这套装置取自兰斯伯格本人所著的《永恒天体运行表》。在这些显赫人物最前方的是身穿黑色长袍的哥白尼本人,他一边在第二具浑仪上做测量,一边书写,身后的地上,可能是他的《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和第谷分别位于缪斯女神左右侧,并且在缪斯女神前方


(哥白尼1473年-1543年、《天球运行论》,图片来自网络)


伽利略《对话》卷首插画、里乔利《新天文学大成》卷首插画、塞拉里乌斯《和谐大宇宙》卷首插画同为图书插画,均为图书内容提供直观价值判断。三幅画所展示的宇宙观大体是一致的,均是托勒密体系、哥白尼体系、第谷体系的较量,大致涉及到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天文学家。


(哥白尼宇宙体系,图片来自上海交大)


(“日心说”行星运动(左)和“地心说”行星运动(右),图片来自万物杂志)


(“日心说”体系地球和金星相对运动画出“玫瑰”,图片来自万物杂志)


一是哥白尼“日心说”宇宙体系。哥白尼最终构造的宇宙图景是:最外层是恒星天,静止不动;最远的行星是土星,运行周期是30年,以后依次是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用太阳取代了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日心说”比“地心说”更明显的优势在于简洁,即使哥白尼的反对者也承认。哥白尼革命带来了一系列观念上的变革:首先,地球不断运动,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天地绝然有别的界限;其次,破除了亚里士多德绝对运动概念,引入了相对运动观念;再次,转变了宇宙中心,并且暗示宇宙可能没有中心,与希腊古典的等级宇宙完全对立;最后,因地球运动、恒星不动,恒星则不用同处在统一球层中。


(第谷画像,1546年-1601年,图片来自“科学的历程”公众号)


(第谷“新宇宙体系假说”示意图,图片来自“科学的历程”公众号)


二是第谷“混合体系”。第谷出生于《天球运行论》出版后的第3年,是反对“日心说”中最著名的职业天文学家,他在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资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天文台。第谷是一个天才的观测家,但在理论上因循守旧,他完全清楚“日心说”的优点,并且赞美它是“美丽的几何构造”,但他不同意地球运动概念,因为他没有观测到恒星周年视差。为调和哥白尼“日心说”和托勒密“地心说”,第谷创造了“新宇宙体系假说”(“混合体系”)。“混合体系”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但不同于托勒密体系,只有太阳、月亮、全部恒星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则以太阳为中心绕太阳运转。然而第谷虽然反对日心说,但他的天文观测结果却为哥白尼“日心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数学上,第谷的“混合体系”与哥白尼体系是完全等价的。第谷系统、精确的观测材料,为历法改革奠定了基础。第谷一生的贡献,除了天文观测资料,最大的就是发现并培养了开普勒。


(开普勒,1571年-1630年,图片来自《科学的历程》)


(开普勒《宇宙的和谐》中关于几何和谐的片段,图片来自《科学的历程》)


(开普勒第二定律,S1=S2,图片来自网络)


三是开普勒椭圆轨道体系。第谷去世前,将所有天文观测资料传给了开普勒,开普勒没有辜负第谷的期望,运用这些资料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被称为“天空立法者”。开普勒以火星为突破口(第谷观测火星资料最丰富的),算出了火星运动轨道是椭圆无疑(第一定律,他是第一位抛弃行星正圆运动的天文学家),同时提出面积定律(第二定律)。1618年发表《哥白尼田文学概论》,将研究发现的火星运动定律推广到了太阳系所有行星,同时提出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第三定律)。开普勒三定律将行星运动与太阳紧密联系,从此太阳系的概念被牢牢确立,托勒密和哥白尼所运用的一大堆“本轮-均轮”被彻底清除,开普勒因此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关于三种宇宙观的解读

上述三种宇宙观,从1543年哥白尼首次提出的“日心说”体系,到第谷1583年根据大量观测数据提出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混合体系”,再到开普勒1618年根据第谷观测数据提出的椭圆轨道体系,均发生在16世纪-17世纪的文艺复兴晚期。经历了宇宙中心从地球到太阳的转变,以及行星轨道从正圆到椭圆的转变。


传承和思想基础




哥白尼的“日心说”体系、第谷的“混合体系”,都运用了“本轮-均轮”系统,均信奉柏拉图主义,坚持行星正圆运动,可见古希腊先贤提出的“拯救现象”在文艺复兴晚期的延续,也同时说明“中世纪”天文学发展的停滞。


发展和演进思路




开普勒椭圆轨道体系则彻底抛弃了“本轮-均轮”系统和正圆运动,奠定了现在太阳系的图景,可以说宇宙模型发展到开普勒这里才真正脱离了柏拉图主义,给希腊古典天文学画上了句号,正是因为开普勒将第谷临终前的告诫“一定要尊重观测事实”践行到底。八大行星的运动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虽然是椭圆轨道,但椭圆近似正圆,可见坚持近2000年的行星正圆运动有一定的缘由,同时说明开普勒提出行星椭圆运动的不易之处。


开普勒作为“天空立法者”描述了行星运动,然而为什么行星会这样运动?后续宇宙观又是怎样演进的?我们将在下一期《科史钩沉 l 绘画中的宇宙观(三)》为大家揭晓。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8第三版.

2.托马斯·库恩著,吴国盛等译.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3.石云里.第谷对日心说和地心说的调和[J/OL].“科学的历程”公众号.

4.Nick Kanas.天文插画的黄金时代[J/OL].“博科园”公众号.

5.泊风.乔万尼·里乔利:为月球陨石坑命名的神学家[J/OL].豆瓣网.

6.胡翌霖.宇宙论的两球模型[J/OL].“科学的历程”公众号.

7.中国国家天文.文艺复兴时期如何通过天文插画延续希腊文化?[J/OL]..“科学公园”公众号.


本文原载于“湖北省科学技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qrcode_for_gh_101349d66a6f_258.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雁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0949-125702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